把职业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教育时评)

发布时间:2024-06-05 01:37:52 来源: sp20240605

  走进山东五莲县一家农机企业的总装车间,几名职校学生正在学习安装线路。怎样减少磨损,如何经得起行驶颠簸?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近日,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山东等地举办,深化校企合作,成为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输送能工巧匠的生动缩影。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畅通学生技能成长成才渠道,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前,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从科技创新到工程建设,都离不开大国工匠,职业教育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承载了更加重要的使命。

  为此,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围绕企业各生产环节进行成规模、成建制、成体系的资源匹配,让企业成为办学育人的重要主体之一,加快培育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降低人才培养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职业教育要结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以产引教、以产定教、以产改教、以产促教,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五莲县为例,当地立足整车与零部件制造、机械加工等支柱产业,开设汽车制造与检修、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建设农业装备等校内产教融合基地,推动专业建设全方位对接区域产业布局。对地方来说,经济社会发展要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凝聚职业教育发展共识,把准产业与教育的发展规律,让校企合作实现精准供给。

  为加快培养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人才支撑,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使命。从国际产业竞逐的视角看,职业教育的战略价值更加凸显。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优化办学模式。高技能人才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中占有重要位置,培养目标须转向复合型人才,要具有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能力,能胜任复杂操作、解决复杂问题。与此同时,学校要在产业链上主动寻找位置,精准服务企业生产、服务“端到端”智能化升级。

  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又旨在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新征程上,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认识和把握职业教育的新使命,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彰显职业教育的新担当。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1日 07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