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2023:活力回归 跑出创新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4-11-16 17:26:35 来源: sp20241116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全长55公里,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图/icphoto 资料图: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全长55公里,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图/ICphoto

  (年终特稿)粤港澳大湾区2023:活力回归 跑出创新加速度

   中新社 北京12月21日电 题:粤港澳大湾区2023:活力回归 跑出创新加速度

  作者 朱贺 张杨彬

  2023年伊始,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为粤港澳大湾区注入复苏动力。北上车辆如织,内地消费者南下购物不再是新鲜事;港人澳人到深圳和珠海来一场City walk,成为新潮流……

  今年首次地方考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广东,提出“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制度“软对接”,湾区迈向“世界级”……这一年,粤港澳大湾区活力回归,迎来崭新气象。

  “大湾区内各主要城市都在‘抢时间’。”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田飞龙今年数次前往粤港澳大湾区讲学、开会,他在接受 中新社 采访时表示,2023年的大湾区跑出了“创新加速度”。

  搭平台铺轨道 基础设施“硬联通”

  便捷通达的交通网络,是连接湾区城市群的关键。随着今年澳车、港车“北上”开放,越来越多民众在粤港、粤澳实现“双向奔赴”,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2023年1月1日是“澳车北上”澳门机动车正式入粤的第一天。当日,首批8辆澳门单牌机动车从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顺利入境。图为广东珠海,澳门单牌车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排队候检。
中新社
发 张子恒 摄 资料图:2023年1月1日是“澳车北上”澳门机动车正式入粤的第一天。当日,首批8辆澳门单牌机动车从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顺利入境。图为广东珠海,澳门单牌车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排队候检。 中新社 发 张子恒 摄

  4月下旬,粤港澳三地共同公布110项“湾区标准”,其中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类有14项。11月底,粤港澳大湾区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主线正式贯通,计划2024年建成通车。届时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深圳和中山将进入“半小时生活圈”,进一步加速大湾区深度联通。

  “‘要致富先修路’的改革开放经典哲学仍在湾区发挥指引作用。”在田飞龙看来,“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日渐完备。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向 中新社 表示,除了在建工程加速推进、新项目在规划认证中,已建成的基础设施也在释放潜能。

  被称作“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顺利开通已有五年,随着“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相继落地,今年1月至11月大桥日均车流量较2019年同期上升28%。12月12日起实施的“经珠港飞”,令内地旅客可通过陆路直达香港机场。2024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印发第五年,海、陆、空、铁一体化的世界级立体交通体系已在大湾区初具规模。

  “硬件基础设施的贯通化和网络化,体现了大湾区建设的中国式现代化特征与中国对全球化及创新要素体系的深刻理解与运用。”田飞龙说。

  要素加速流动 规则制度“软对接”

  通关程序便利化不断提升,人才、金融、技术的流动更加活跃,港澳居民在湾区享受同等待遇扎实推进……如果说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硬联通”是湾区的骨骼与框架,以深层次规则衔接、要素流动为主要表现的“软联通”,则为大湾区注入了创新与活力的底色,更为促进民心相融的“心联通”架桥铺路。

资料图:位于香港东涌的购物中心里人山人海,除了香港当地居民外,众多经港珠澳大桥抵达香港的内地游客前来购物。
中新社
记者 张炜 摄 资料图:位于香港东涌的购物中心里人山人海,除了香港当地居民外,众多经港珠澳大桥抵达香港的内地游客前来购物。 中新社 记者 张炜 摄

  截至目前,已有逾3200名港澳专业人才在大湾区内地执业,涵盖法律、医疗卫生、建筑规划等领域;广东省已开设237个“湾区专窗”,港澳居民在粤参保达34.67万人次,在粤就业创业港澳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得到进一步落实;“深港通”“跨境理财通”等各类“金融通”试点相继落地,为资本市场增添活力;8月印发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令观察家感叹大湾区或将成为下一个世界级“硅谷”;11月出台的《“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则标志着以数字化推进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

  “这些‘软联通’是在‘一国两制’制度框架下进行的精细设计和精准对接。”田飞龙说,坚持“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软联通”要素的协调与标准化以及“两制”优势的匹配互动,逐渐加强了大湾区的文化认同、制度协调性,也将更好展现“一国两制”的创新活力。

  引擎方案落地 湾区迈向“世界级”

  世界版图中,粤港澳大湾区与美国旧金山湾、纽约湾、日本东京湾并称为世界四大湾区。外国学者观察,中国计划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和发展成一个高效、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强劲、机遇良好、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全球性区域。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与西人工岛。(无人机照片)记者 陈骥旻 摄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与西人工岛。(无人机照片)记者 陈骥旻 摄

  打造世界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当前正处于“引擎化发展”新阶段,田飞龙表示,由横琴、前海、南沙、河套构成的引擎方案互补有序,正在落地转化,构成了大湾区光明发展前景。未来则需更精准对标“规划纲要”、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一带一路”倡议,用好“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发挥好港澳联通世界的优势。

  郭万达认为,从市场潜力、发展韧性、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程度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在向世界湾区迈进的过程中展现良好势头。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大湾区还需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加快突破,市场一体化、要素流动水平也需进一步提高,进而提升市场配置资源效率。他说,对标世界一流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无限潜力”。(完)

【编辑:刘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