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8:21:40 来源: sp20241105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国政协常委 易 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议:
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要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主线,深化市场化改革,重点是减少要素市场上妨碍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的限制性措施,减少消费领域干预和限制自主消费的政策条款。能由市场解决的问题、配置的资源,政府应充分尊重市场。政府作用应主要体现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公共物品、应对市场失灵上。
坚持推进法治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一方面,企业和消费者这两大类微观主体要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另一方面,政府行为也要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依法做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政府治理要依法透明、恪守契约、公平公正,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必须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是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经济和金融治理体系的贡献者、受益者和建设性的改革者。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奇迹正是在这一国际治理体系下实现的,也将为维护和完善这一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全国政协常委 王志刚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民族复兴之要,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谁能够占领科技制高点,拥有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谁就能在现代化发展中走在前列。
我国科技创新中心既是国家集中研发布局的“核心区”,更是抢夺未来发展先机的关键“棋眼”,战略意义十分重大。建议:
突出科技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强整体谋划、完善空间布局,集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和园区、重大科技项目等创新资源,强化央地协同,支持科技创新中心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联动,形成强大战斗力,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未来制高点争夺战、产业升级持久战。
突出科技创新体系的人才关键作用。支持科技创新中心率先开展科技驱动的“教科人综合改革试点”,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制度政策、工作机制,以研究生教育改革、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为突破口,构建科技人才全链条培养使用新机制,夯实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人才基础,打造人才发展高地。
突出以我为主、扩大国际科技合作。立足自身发展和安全需求,加强部门协调,支持科技创新中心对照世界先进标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形成对全球顶尖人才的强大吸引力,主动布局并积极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全国政协常委 张连起
谋划包括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在内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建议: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提高财税治理能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把握效率和公平的平衡,实现财政税收领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深层次堵点,扫清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阻碍。明确财政补贴范围,厘清财政奖励和补贴是否有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规定的依据。严格落实税收法定、税制统一原则,尽快填平“税收洼地”“政策洼地”。
进一步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完善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财税体制。合理配置地方税权,理顺税费关系,逐步建立规范、稳定、可持续的地方税体系。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优化级距和边际税率。完善财政可持续性评估工具,探索建立区域均衡度评估机制及指标体系并逐步加大常住人口权重。
支持增进民生福祉,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要办好人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腾挪出更多财政资源用于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社保等民生领域,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立健全数据产权制度
全国政协常委 江尔雄
完善的数据产权制度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加强数据有效保护、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进一步赋能实体经济有重要作用。建议:
健全法制体系,促进数据资产确权有法可依。一方面,对数据要素价值链中“原始数据—数据资源—数据产品—数据资产”各环节涉及的相关主体进行立法确权,加快研究制定“数权法”,形成数据产权保护支撑;另一方面,参照知识产权法对于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条款,加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分级分类,促进数据流通规则有章可循。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来源、属性、价值各不相同,应制定不同领域、区域数据要素分级分类办法。对于公共数据,可采取“负面清单”形式,划定不可进入加工应用和流通交易环节明细,清单外的公共数据加大开放共享力度。对于企业数据,授权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编制企业数据要素分级分类采集、评估、赋值办法和目录,为企业数据要素进入流通交易环节提供依据。对于个人数据要更多关注个人信息保护及安全,避免个人隐私暴露风险和引发社会舆情风险。
坚持应用牵引,促进数字技术运用有的放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股权投资等形式,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公共数据开发研究和运营。支持开展数据资产管理、结算交付等业务,建立全链条数据要素市场机制,推动数据要素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最大限度释放数据要素潜力。
促进消费投资良性循环
全国政协常委 解 冬
我国正处于消费投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财政金融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为进一步强化宏观政策合力,更好促进消费和投资,建议:
加快构建促进消费的宏观政策体系。健全消费政策实施框架,形成稳定可预期的消费政策。明确财政金融政策在促进消费方面的分工,财政政策要侧重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完善社会保障,金融政策要侧重解决居民合理消费信贷的覆盖率问题。加强中央消费政策与地方消费政策衔接,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出台消费政策,推动央地形成合力。
加快明确财政金融政策在支持投资上的分工定位,提升政策协调性。鼓励优先使用政策性金融工具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支持运用专项债撬动更广泛的民生领域投资。围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行动,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的协同力度,财政政策要研究出台鼓励企业转让旧设备的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政策要充分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解决企业设备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资金难题。
提升财政金融政策支持民营经济的协同性。特别是在民营中小企业科技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等重点领域,发挥好财政金融政策合力,充分运用财政贴息、政府性融资担保机制等,有效提升民营中小企业获得优惠利率贷款的比例。
提升商业银行对财政货币政策的承接能力。指导商业银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合理调整贷款和债券投资结构,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在购买政府性债券方面的带头作用。根据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指标,加强对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指导,进一步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有效防范风险。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全国政协常委 张震宇
当前民营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总体有改进,但仍需系统发力、久久为功。建议:
以理论创新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加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科学回答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明确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定位。积极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重大贡献和重要作用,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真正感受到是“自己人”。
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基础制度。政务诚信建设是营商环境的基础性工程,要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积极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信守承诺、“新官理旧账”,清理政府欠款。
着力解决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要建立长期、常态沟通交流机制,全面了解各类民营企业面临的难点、堵点、痛点。协调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鼓励各方面组织开展金融服务民营经济专项调研,促进金融机构更好为民营企业服务。
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鼓励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主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大基础和前沿研究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探索新领域、新技术、新市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行动和创新课题,争当创新先锋,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全国政协常委 葛会波
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是经济体制改革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要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议:
持续健全初次分配体系,形成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保持制造业比重,提升技术工人工资待遇水平,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对农民增收的支撑功能,推动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数字化发展。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着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优化政府调节功能,充分发挥有为政府的再分配作用。构建有助于低收入群体增收的税收调节机制,进一步优化应税所得的综合分类、适用税率和课征级距;强化对过高收入、短期资本利得、财产交易所得的调节力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养老金的补助力度,逐步提高农村老人基础养老金水平,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兜底保障。
完善三次分配调节机制,充分发挥公益慈善在收入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建立健全慈善捐赠的政策保障体系,制定财税优惠、社会荣誉奖励等鼓励性政策,简化捐赠和税收抵免流程,提高各方参与公益慈善的便捷性和积极性。强化对公益慈善事业的法律保障,提高公益慈善善款使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形成政府、社会、行业等多主体参与的监管机制。
构建城乡统一的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
全国政协常委 毕井泉
老年人医疗和失能护理需要引起全社会关注。建立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质性推动共同富裕的需要,是释放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改革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迫切需要。建议:
在维持现有筹资标准、不增加企业和个人经济负担的前提下,探索构建城乡统一的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
在职工医疗保险金统筹部分和财政对城乡居民医疗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加强统筹,引导更多公共资源,用于老年人的基本医疗和照护服务。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障负责全社会65岁以上老年人普通门诊和慢性病治疗所需部分相关费用、住院治疗的普通病房及相关费用、失能老人的居家照护费用等。设立老年人补充商业医疗保险,由个人自愿缴纳,用于65岁以后超出基本医疗保障的多层次医疗需求。
健全基本医保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
全国政协常委 张宽寿
随着基本医疗保障政策的深入推进实施,目前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运行平稳,参保人待遇水平持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看病就医需求得到了长期稳定保障,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建议:
统筹建立促进城乡居民稳定参保的筹资机制。充分考虑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各地经济增长、医疗费用上涨和群众医疗保障需求等实际情况,由各省市合理确定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个人缴费标准。针对连续参保人群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于长期稳定参保和不稳定参保的城乡居民,在缴费及待遇上应有所区别。
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家庭账户。以家庭为参保单位,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家庭账户,家庭账户余额可在家庭成员之间共济使用。
进一步发挥医保政策对“三医联动”的引导作用。明确以健康保障与促进为目标的“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理念,强化部门间协同发力,特别是强化医保、卫生健康部门协同联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合理调整城乡居民普通门诊待遇,提高医保资金和医疗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全国政协常委 钱克明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建议:
探索激活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路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立相关主体共享的土地要素利益联结机制,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公平共享增值收益,逐步建立有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环境。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努力化解城镇化中的人地矛盾和社会冲突;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优先满足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设用地需求。
正视城镇化进程中的劳动力问题,协调好城乡关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态势相适应的调控政策;完善“人、地、钱”挂钩机制,提高城镇空间综合承载能力;探索建立高素质人才参与乡村全面振兴机制,发挥人才乡情乡愁的纽带作用,让他们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
为资本在城乡间双向流动提供支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加快建立工商资本联农带农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健全财政金融协同支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促进农村储蓄更多转化为农村投资的有效机制;合理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拓展农村资产抵押质押范围,建立全过程监管机制;支持和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稳健经营。
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全国政协常委 程永波
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特别是托稳种粮农民信心、突破种业核心关键技术,都迫切需要金融支持。建议:
加快发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开发“银行+龙头企业+上下游经营主体”等供应链金融产品,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增信支持;推进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能力;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创新开发专属金融产品,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面和便利性。
不断加大粮食领域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利用政策性种业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为种业企业在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上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鼓励银行机构积极探索种子品种权质押融资业务,为中小型种业企业提供更为灵活的轻资产融资途径。
进一步强化农业保险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作用。全面执行三大主粮的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优化“保险+期货”模式,完善巨灾风险的保险制度;建立由政府主导的保险大数据平台,推动风险区域科学划分和费率科学制定,构建精准的定价、承保、理赔和反诈机制;推动功能性粮食作物保险的发展,为优质水稻、高蛋白玉米等作物提供风险保障,促进生态、高值、高效粮食产业发展。
加快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
全国政协常委 张恩迪
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关键是在“提升”上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建议:
加强系统性制度创新,筑牢高水平对外开放基础。强化自上而下授权管理体制的顶层设计与指导,进一步放宽自贸试验区改革权限。理顺自贸试验区的集中归口管理和部门协调推进的关系机制,强化权责对应,激励归属主体责任担当。加强自贸试验区与其他开放载体在产业联动、政策协同、平台互动等方面的集成创新。
加大重点领域创新力度,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扩大现代服务业开放,深入探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开放路径。创新服务贸易监管模式,推动探索竞争中立、国有企业、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与环境保护等“准入后”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国际合作,发挥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合作桥头堡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点的作用。
坚持问题导向优化营商环境,激发高水平对外开放活力。从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场景应用出发开展制度创新,破除市场准入的隐性壁垒和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梗阻。加快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完善涉外法律专业服务。努力打造贸易投资更便利、行政管理更高效、政府服务更规范、法治体系更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统筹发展和安全,构筑与高水平开放相匹配的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对重大风险的预判能力,完善监测预警与应急管理体系。织牢高水平开放“安全网”,积极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实现全流程实时风险智能监测和动态预警管理。
发挥跨境电商优势
全国政协常委 高 峰
跨境电商通过“买全球、卖全球”,直接连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建议:
建立更加符合民营企业需求的跨境电商规则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工商联和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围绕民营企业在跨境交易中面临的标准统一、数据互联、监管互认等方面问题和需求,与国外商会组织联合推动完善已有的双边、多边合作条约、规则、协议,并争取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建立相关合作机制。
创新监管模式,提升货物通关便利化水平。着重优化跨境电商直邮进出口的资格审查、货物核验、出口退税、监管流程等环节,规范跨境电商进口平台运营,建立完善便捷的清关和支付结算体系。
积极引导扶持,统筹优化布局海外仓。加强对话合作、政策引导、电商与物流企业联动,推动海外仓的布局与“一带一路”建设、中老班列、中欧班列、传统航道等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覆盖全球、结构合理、布局科学、高效运营的海外仓网络体系。
加大对跨境电商平台和以电商业务为主的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在金融、财税、数据、人才、信息、降低平台成本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和有效引导,支持跨境电商平台做强做优做大,赋能广大中小企业通过平台“走出去”。
推动香港国际化提质增效
全国政协常委 蔡冠深
国际化是香港独特的优势和命脉,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贡献所在。香港正全力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等八大国际中心。应推动香港国际化提质增效,为国家高水平开放发挥积极作用。建议:
保持香港法制特色,维护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积极用好香港法制和人才优势,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及内地自贸区、经济特区加强法制改革,改善投资和营商环境,促进外资对香港和大湾区投资恢复发展。
支持香港打造数字丝绸之路和亚太数据服务中心。香港出色的数字科技可为打造亚太电子仲裁和网上仲裁中心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有助于各国克服地理和技术障碍,走共享互利共赢之路。
支持香港运用绿色金融领先地位,协助国家打造绿色金融国际服务中心。香港拥有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绿色融资渠道,可以与大湾区联手设立机构为中外企业进行国际标准审计、认证和评级。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3日 15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