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为人而建,“市”因人而兴(现场评论)

发布时间:2024-11-14 22:21:31 来源: sp20241114

  走进工厂,兴冲冲地“打卡”曾经工作、生活的地方;畅叙工友之情,回忆当年的青春时光……广东东莞市东坑镇的一家外资电子厂,迎来办厂30多年来的特殊时刻:50余名曾在这里打工的工友,从天南海北奔赴此地、相聚一堂。

  这样的温暖瞬间,源自“寻找2亿分之一——《东莞东》邀您故地重游”系列活动。《东莞东》是一部致敬来莞奋斗者、弘扬改革开放精神的原创音乐剧。前不久,该剧在东莞玉兰大剧院上演时,10多名来自各地的建设者代表受邀登台,回忆在东莞的奋斗青春,让许多观众红了眼眶。

  为啥是“2亿分之一”?当地主要负责同志给出答案:“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有超过2亿人在东莞工作过、建设过、奋斗过、圆梦过。”从东江入海的一片泥泞起步,发展成一座地区生产总值破万亿元、人口破千万的现代化城市,东莞是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不忘奋斗者、寻找奋斗者、致敬奋斗者,让人们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情怀和温度。“城”为人而建,“市”因人而兴,人与城的双向互动,为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回顾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富起来”“强起来”的背后,是无数个体命运的巨变。2007年,首次把“外来工”称谓改为“新莞人”;2009年,创新实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入学政策;2013年,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多层次医疗保险制度;2021年,推出“小微执法”模式,探索服务为先、包容审慎的柔性执法……东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为人们梦想成真、人生出彩创造更好环境。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既是广大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

  人在城市成长,城因人而繁荣。《东莞东》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雪英独自南下闯荡,从流水线工人成长为公司高管,将自我价值实现融入企业、城市发展。现实中,无数个“王雪英”奋斗寻梦,推动东莞从农业县发展为超大城市,由“加工制造业中心”逐渐升级为“先进制造业基地”。“记录美好生活瞬间”的手机、“哪里不会点哪里”的点读机、“把好睡眠带回家”的床垫……东莞的产业蝶变,源于劳动者的创意与智慧,源于千千万万人的拼搏与奋斗。在城镇化的“上半场”,产业发展吸引人口涌入,外来务工人员成为产业兴旺、城市扩容的主力。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城市发展更离不开优质生产要素的集聚、创新人才的托举。

  时下,东莞推动实施“企业员工文明共享计划”和“出租屋文明共享计划”,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文商旅深度融合、产业与文化同频共振。更好实现人与城的“双向奔赴”,就要建设整洁、有序、平安、美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生活滋养人;就要营造“不问出身,只讲拼搏”的干事创业氛围,千方百计为奋斗者创造机会、给拼搏者搭建平台,以事业吸引人。城市不辜负认真生活、努力拼搏的人,人的干劲才能更好被激发、人的主体性才能不断增强;更多人在奔跑中筑梦圆梦,也终将汇聚成城市发展繁荣的合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的城市一定能让生活更加美好。

  (作者为本报广东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4日 05 版)

(责编:岳弘彬、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