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15:58:43 来源: sp20241116
港澳作家在北京参观中轴线遗产。 中国作协供图
3月29日,中国作家协会“万水千山总是情——欢迎港澳作家回家”活动在北京启幕。欢迎仪式后,“光辉岁月,携手同行”港澳文学畅谈会与“文学之梦,海阔天空”港澳作家创作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来自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43位作家及文化界人士出席会议,与内地知名作家、学者、出版人共话港澳文学的现状与未来。
畅谈会伊始,莫言、李洱、欧阳江河3位内地作家分别讲述了与港澳文学结缘的过程。莫言回忆起阅读金庸小说时如饥似渴的感受,他表示,金庸作品使中国武侠小说发扬光大,相关影视作品也得以走向繁荣。欧阳江河与香港文学结缘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报刊《大拇指》,随后他陆续结识了许子东、姚风等作家,由此从香港文学中受到丰富启发,在诗歌写作中触及更广阔的天地。李洱表示,自己主持的文学批评与写作栏目收到了大量来自港澳作家的投稿,他们独到的眼光与写作视角令他惊叹不已,“他们的作品触碰到‘词与物’的内在关系,在瞬间打开事物的缝隙,露出它的本质”。
谈及港澳文学,多元、包容与融合是关键词。剧作家何冀平讲述自己离开故乡,前往香港继续从事影视剧创作的经历。《新龙门客栈》带她走进香港商业电影圈,其后的创作使她练就了戏曲、话剧等“多般武艺”,《德龄与慈禧》《明月几时有》等作品相继问世。“香港是个聚揽人才的地方。来到香港35年,我多了一片天地,也多了一片故土,是内地与香港两地的文化滋养了我的创作。”何冀平说。
对于澳门作家而言,身兼数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写下《爱的进化史》等作品的诗人袁绍珊同时担任澳门艺术博物馆馆长;以《炉石塘的日与夜》等作品为人熟知的小说家谭健锹的另一重身份是澳门镜湖医院心脏内科医生……澳门作家因热爱而写作,正如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副会长穆欣欣所言,这样的创作环境造就了澳门文学短小简练、日常亲切的风格,形成了澳门作家“心中有读者”的创作观。
近年来,一些作家、学者也致力于发掘港澳文学的独特性。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荣誉教授许子东表示,语言与“地方”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繁花》沪语版收视率走高,表明方言写作在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作家葛亮的小说《燕食记》从饮食出发,在展现诸如太史菜这类经典菜式和点心外,同时写到许多新派菜系。他坦言,对粤菜的感受,也代表了对岭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感知。
情至深处,作家们不约而同地说起本次活动的主题——回家。香港作家联会常务理事舒非表示,我们的汉语、我们的文字本身就是诗,语言和文字使我们心意相连。自北京移居香港的作家崔文冰为同行的香港作家朋友介绍老北京的地标建筑,回忆在北京的生活。谈及《北鸢》,葛亮深情地表示,家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概念,不论是写作创作的角度,还是作为个体的成长角度,家都是我们一生中的心之所爱。就像一根风筝线,牵引着我们最深挚的眷恋。
据悉,此次活动是“作家朋友,欢迎回家”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活动周在今年的首场活动。为期3天的活动中,港澳作家通过文学畅谈、创作研讨、名家对话、文化之旅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感受文学大家庭温暖亲切的氛围,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共同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