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22:13:31 来源: sp20241109
用工形式以中介制为主,发生劳动争议时权责难以划分
家政服务员在工作中受伤,责任应由谁来担?
阅读提示
由于缺少相应的保障,家政服务人员在工作期间受伤,往往很难获得充分、合理的赔偿。同时,部分家政服务业用工形式以中介制为主,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家政企业、雇主、家政服务人员三方之间的权责也难以划分。
“家政服务员的工作场地都是在客户家中,如果出现意外情况怎么办?”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关注家政服务业。其中,有代表建议,应为家政服务员增设工伤保险。
据行业协会测算,目前我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在3000万人左右。记者采访发现,由于用工形式、保障缺席等情况,家政工们一旦在服务期间发生意外,其劳动权益责任划分往往并不明晰。
受伤后难维权
2020年,陈阿姨经某家庭服务公司介绍,受雇于南京某家庭做钟点工。据了解,陈阿姨与雇主、家政公司签订了《家政服务合同》,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做饭、打扫卫生、接送孩子上学等,每日工作4小时,每周服务6天,月工资2800元。
“一开始我们合作还算愉快,我做事情比较麻利,他们还挺满意的。”陈阿姨告诉记者,2020年10月30日,自己在接送雇主孩子回家的路上,不慎脚踝骨折。“这下不仅没能挣钱,还额外花了4000多元的医药费,有4个月都没法上班。”陈阿姨无奈地说。受伤后,陈阿姨本以为自己在工作时间受伤可以算作工伤,但后来她才知道,自己与雇主、家政公司之间签订的是服务协议,与任何一方都不存在劳动关系。最终,法院酌情确定陈阿姨承担60%的责任,雇主承担40%的责任。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良善表示,在实践中,不少家政工与家政服务公司之间建立的是中介服务合同关系,只有部分家政服务企业与家政工建立的是劳动关系,而家政工与雇主之间建立的则是纯粹的劳务关系。“同时,一些家政工维权意识不强,有的更希望按月多拿钱,并不愿意受家政服务公司、雇主更多约束,这也造成家政工权益难以得到有力保护。”赵良善总结道。
中介制用工导致权责不明晰
“目前国内家政服务业的用工形式以中介制为主。”资深家政从业人员阿玲告诉记者,家政工一般没有社保,正规的中介公司会给家政工购买意外险,但商业保险有很大的局限性,家政服务人员很难获得充分、合理的赔偿,甚至很多“自雇型”家政工由于是自行与雇主联系上门服务的,雇主也不会主动为其配备保险。
河北冀港(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世泽指出,在中介制较为松散的管理模式下,不仅是家政服务人员,雇主的权利和义务边界也不够清晰。“在这种雇佣劳务关系下,雇主与家政工之间往往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一旦双方发生纠纷,应依据合同的规则去处理,而这些合同往往缺乏对家政工权益保护的条款,因此难以落实对家政工的保护。”李世泽说。
此外,由于工作环境的私密性,家政服务人员还存在取证困难的问题。
对此,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雁峰表示:“在劳务关系下,若家政工遭受意外伤害,适用民法典第三十五条,提供劳务的一方如在工作过程中遭受伤害,需要按照过错责任原则处理,即要区分过错,根据双方各自过错承担相应责任。实践中,家政工一般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因为很难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2023年5月,人社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对于家政企业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发生的劳动关系争议,认为应当明确企业运营模式,严格审查双方之间是否存在较强程度的劳动管理,以此对签订劳动合同和签订服务协议的情形作出区分,据实认定劳动关系。
赵良善表示,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再次明确了如何确立劳动关系以及如何认定员工制家政企业,为日后相关案例的裁判提供了参照依据,具有指导性、风向标意义,员工制家政企业从业者享受劳动者的权利,得到了法律层面的强化保障。
支持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
既然在中介制的用工模式下,家政业存在找不到合适家政工、服务不满意、发展不规范等问题,那么还有其他模式吗?
事实上,早在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就提出支持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印发的《关于支持和引导家政服务业员工制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家政企业积极发展员工制,不断提高家政员工的数量和比例,实现家政企业规范化、标准化、职业化发展。
“推广员工制的好处显而易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副院长张艳华分析认为,员工制有助于为家政工提供更稳定的工作关系,减少劳动争议,降低流动性,提高行业“黏性”。
记者采访了解到,员工制的推广还存在一定难度,成本较高是企业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
“企业需要支付固定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培训费用等,这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在张艳华看来,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是一个积极的趋势,有利于提升家政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家政工的福祉,但其发展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大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积极性。有关部门应积极推进行业标准建立、技能等级认证等工作,畅通员工制家政企业职工的职业发展通道。此外,鼓励家政企业创新发展,做强做优一批员工制龙头企业,培育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质品牌。”张艳华建议。
王宇 工人日报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