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08:14:35 来源: sp20241105
中新网 太原4月7日电 题:山西交出治黄“答卷”:筑牢“防洪墙” 守护“母亲河”
作者 杨佩佩 谭亮亮
一人拿着探杆,腰间系好安全绳,其余三人接过安全绳,分别系在腰上,最上面的一人同时负责数据记录,在一探一记之间,“母亲河”便与子民完成了一次无声交谈。在黄河小北干流河段山西侧,郝宏清四人组成的一线观测小组每隔几个小时,便要进行一次观测。
“探杆主要是探水位,水位正常,岸边才能安稳。”当了20多年观测员的郝宏清告诉记者,时间长了,不用探杆,眼睛一看就能估摸出大致的水位,但必须按程序来,规范测量才安心。
一线运行观测人员作为防汛工作的排头兵,是预报、预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时掌握的河道水情和一线工程运行情况,可以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及时发现险情并上报,可使抢险工作做到抢早抢小,有效保护沿黄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河津黄河河务局运行观测科科长吕会萍介绍,目前正密切关注河津河段的雨水情、工情等变化,每天都要进行工程巡查观测,当流量增大或河势发生变化时,增加巡查频次,确保工程安全。
一线运行观测人员作为防汛工作的排头兵。苏航 摄法护黄河润三晋——《黄河保护法》实施一周年主题采访活动期间,记者深入太原、运城、临汾、吕梁等地,走进黄河保护治理的最前线,展现黄河山西段的地理之美、治理之效、文化之蕴。
山西黄河全长966公里,与内蒙古、陕西、河南三省(区)为界,按地形地貌和历史沿革通常分为大北干流、小北干流、三门峡库区、小浪底库区4段。山西黄河河务局副局长潘正彬介绍,山西黄河防汛的重点就在小北干流河段。
小北干流河道全长132.5公里,河床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摆动频繁,属游荡型河道,历史上素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且具有“揭河底”冲刷的特性。河势的频繁摆动导致两岸塌滩塌岸现象十分严重,部分机电灌站脱流、坍塌,严重影响农业灌溉用水,甚至危及沿岸村庄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世纪60年代,小北干流河段开始修筑防洪工程。198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山西黄河河务局,对小北干流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该局成立以来,先后实施了三期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共新建、续建防洪工程19处31.55公里,加高加固8处15.46公里,特别是在“十八大”以来,实施两期防洪工程,新建、续建12处21公里,加高加固2处2.68公里,共完成土方236万立方米,石方105万立方米,投资4.88亿元。
“这些工程的修建,初步归顺了主流,稳定了河势,进一步增强该河段防御洪水能力。”潘正彬说,同时,改善该河段电灌站的引水和汾河入黄条件,保护高崖93.4公里、滩地42万亩,为沿黄民众的生产生活提供安全保障,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此外,山西黄河河务局还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各类信息动态更新、工程实时报险以及工程巡查观测和运行管理智能化、常态化,科技防汛水平进一步提升。小北干流河段目前已布设视频监控点37处、遥测水位站9处,并建立山西黄河智慧工管信息化平台、工程运行监测预警平台等。
潘正彬表示,山西黄河河务局将配合推进古贤水库开工建设,完善黄河中游水沙调控体系,并加快完善山西黄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和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同时,加快推进山西数字孪生黄河建设,在河道增设视频监控监测点,逐步补齐感知盲区,探索利用遥感技术开展河势查勘、河道巡查等应用,提升防汛工作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水平。(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