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经济聚焦·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布时间:2024-11-01 21:38:49 来源: sp20241101

  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张江基因岛。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供图

  核心阅读

  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近年来,上海浦东致力于推动细胞和基因技术产业化,江苏苏州加快量子科技向实用化、工程化转化,四川成都将算力优势变为产业发展优势……多地聚焦未来产业,持续开展前沿技术攻关,不断催生新领域新业态新赛道,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海浦东——        

  推动细胞和基因技术产业化

  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沙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雅容正与研发人员讨论项目最新进展,一款新的细胞治疗药物研发在此不断突破。从企业创办伊始,刘雅容和团队就聚力探索肿瘤治疗新路径,如今公司研发的新药已完成一期临床试验。

  近年来,得益于浦东新区的超前规划,不少细胞与基因领域研发企业被吸引而来。自2003年当地启动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建设以来,细胞和基因技术产业被列为园区培育产业的重要部分。

  除了高起点规划,浦东还持续引导产业集聚,推动国际医学园区发展不断提速。其中,园区下属的张江细胞和基因产业园已成为上海市发展相关产业的关键承载区。

  “张江细胞和基因产业园把握生物医药未来发展的重要机遇,保持与产业的深度接触,推动产业开展深入研究,持续构建良好生态,提供更优服务。”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多介绍。

  在张江细胞和基因产业园,浦东推动建设集源头转化、孵化、加速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服务体系,吸引红杉中国智能医疗基因组学孵化器、和元生物基因治疗赋能创新中心落户园区。园区还积极筹建产业要素高度集聚的创新综合体,包括张江药谷孵化加速中心2.0版、细胞培养实验室等,并引进细胞基因质控平台、基因测序平台等,为细胞与基因领域初创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

  目前,园区内的上海恩凯细胞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创新细胞药物技术转化和开发,其研发的细胞药物已获得国际食品药品监督机构批准;正序生物(上海)则专注于新型基因编辑技术,今年1月通过碱基编辑疗法对血红蛋白病进行了治疗。

  据介绍,去年底16万平方米的张江基因岛已正式投入运营。未来,浦东还将规划近1000亩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推动细胞和基因技术产业化。

  江苏苏州——

  加快量子科技产业发展

  江苏苏州相城区,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的无震精密实验室里,大型显示屏上跳动着数据,科研人员在3台不同配置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前忙碌着。

  量子科技是江苏重点规划布局的未来产业之一。创新中心作为苏州市及相城区政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四方共建的量子科技创新研发机构,已经成为苏州市系统布局量子科技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起点。创新中心科研总监助理岳寰宇告诉记者,利用量子叠加及量子纠缠的特性,量子计算开辟了新的技术路线,使得运算效率更高、能耗更低、应用场景更多元。

  近期,创新中心与江苏省内一家银行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将基于金融实际应用场景,通过研发适用的量子金融算法软件,在投资组合优化、衍生品定价、风险分析、欺诈检测等方面,显著提升金融投资的智能化水平和金融服务的响应速度。

  为加快量子科技产业发展,苏州提供多方面政策支持。“根据四方协议,苏州将在5年内向创新中心投入24亿元研发经费,并提供人才服务、项目对接等政策支持。”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介绍。

  此外,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也有了保障。位于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量子科技产业园内,80万平方米的启动区将于上半年开工建设。产业园除了支持创新中心在产学研融合上继续发力,还将引入更多相关领域的企业、院所落户,进行量子计算机产业化研发生产。

  “下一步,苏州将加快科学研究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抓好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技术领域集成创新,依托苏州制造业基础坚实、产业配套完善、创新资源密集等优势,进一步提升量子科技向实用化、工程化转化的效率。”苏州市科技局局长徐积明介绍。

  四川成都——

  扩展算力基础设施应用

  走进四川中科玻璃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中,数不清的玻璃酒瓶产品经过检测后进入传送带。

  “能实现快速检测,得益于玻璃酒瓶缺陷检测一体机。”公司生产技术中心副主任刘会斌告诉记者,通过人工智能视觉自动识别,检测既精准又高效。

  “一体机的高效运行,又离不开成都智算中心提供的高性能计算能力。”四川数聚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廖强说,强大的算力使产品开发周期显著缩短,能更及时地响应用户需求。

  算力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2022年5月,由成都高新区、郫都区与华为公司共同建设运营的成都智算中心正式上线。作为公共算力服务提供方,中心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和高校科研团队的“智能大脑”。

  “成都智算中心首期提供总计300P的人工智能算力,相当于15万台高性能个人计算机的算力。”成都智算中心市场开发部部长梁爽介绍,中心与120余家企业合作,在超大城市智能治理、智能医疗、智能制造等场景形成人工智能解决方案240余个。

  智算中心不仅提供安全可靠的普惠算力服务,还是产业创新发展的平台。“针对传统企业人工智能转型等需求,中心积极牵线搭桥,与企业共同探讨商业模式、打造产品、对接投资机构,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梁爽告诉记者,成都智算中心正与合作方加快推出一系列“人工智能+行业”的示范性应用场景,将算力优势变为产业发展优势。2023年,成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039亿元,同比增长26%,首次突破千亿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780.3亿元,同比增长26.7%。

  针对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算力匹配难、应用少等痛点,成都推出算力券,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使用算力提供一定补贴。“未来,成都将持续降低算力平台的使用门槛与成本,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多优势产业实现深度应用。”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制图:汪哲平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8日 06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