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中华文化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发布时间:2024-11-05 19:54:15 来源: sp20241105

  作家白先勇:

  AI时代,中华文化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白先勇在台北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十二花神”的设计受《红楼梦》影响。

  作家白先勇一生有两大追求,分别关于昆曲和《红楼梦》。从主持制作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到细说《红楼梦》,他用融入现代感的全新诠释,让古老经典走进更多年轻心灵。耄耋之年,白先勇仍不断奔走推广,只为中华传统文化至美的传承。

  白先勇在台北接受记者专访时,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回台庆演刚刚落幕,60万字的主题新书同样新鲜出炉。前期艺术导赏、演出谢幕致辞、新书发布演讲……台上的他始终神采奕奕。白先勇解读《红楼梦》的袖珍版书籍也问世不久,他还为此首次在Tik Tok(抖音国际版)上开讲,希望带动更多人领略经典魅力。

  此心安处是故乡

  白先勇与昆曲结了一辈子的缘。抗战胜利后,只有9岁的他,在上海随家人去看戏,恰好赶上梅兰芳登台演出。由于抗战期间久未表演,梅兰芳担心皮黄戏调门儿高而唱不上去,再加上自己的琴师没来上海,便与京昆名家俞振飞搭档唱了4天昆曲。

  “恰好我看到的,是最后一天的《牡丹亭·游园惊梦》。当时年纪虽小,可是不知为什么,其中《皂罗袍》那支曲子,深深地烙印在我脑海里。”白先勇回忆,第一次接触昆曲,好像冥冥中有一条情索,把他和昆曲连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

  生于广西桂林的白先勇,儿时辗转多地,后来在台北住了11年,又前往美国生活40年,退休后重回台湾。有人问他乡关何处,他总是回答:“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我的故乡。”故乡对于白先勇而言,早已超越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关于精神寄托和文化乡愁。“听到昆曲乐声一响,就好像回到了家。”他说。

  在不到30岁的青春时节,白先勇便已创作出惊艳文坛的代表作,满纸尽是人世沧桑之感,仿佛拥有“老灵魂”。学者夏志清赞誉其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经典小说《游园惊梦》讲述秦淮河畔昆曲名伶蓝田玉一生起伏的命运,白先勇几易其稿,写作时启发灵感的唱片“听得都快磨穿了”,播放的正是梅兰芳的《牡丹亭·游园惊梦》。

  1982年,白先勇将小说《游园惊梦》改编成同名舞台剧。剧中女主角唱了几段昆曲,昆曲的文武场(即乐队)也被搬上舞台。梅兰芳义女、著名华裔影人卢燕和昆曲名家华文漪都曾担纲主演。昆腔绕梁袅袅不绝,锣鼓笙箫旖旎多情,在中国话剧史上,率先将昆曲融入话剧在舞台上演出,在两岸演出均轰动一时。

  惟愿昆曲常青春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但纵有600多年历史,享有“百戏之祖”美誉,昆曲却逃不过大师老去、观众老化的传承危机。昆曲名家汪世瑜回忆,当时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还多,观众七成以上都是老年人。

  昆曲如何在新世纪寻回观众?制作一出经典大戏,借此培养一批青年演员接班,并以青年演员吸引青年观众——这是白先勇想到的办法。2003年,他携手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并集结两岸文化及戏曲界精英,联手创作青春版《牡丹亭》。

  “我们选中《牡丹亭》,因为这出戏本身就歌颂青春、歌颂爱情、歌颂生命,容易被青年观众接受。《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扛鼎之作,明传奇中的翘楚,几个世纪以来在舞台上搬演不辍。”白先勇说,将这出戏定名为“青春版”,是希望昆曲生命能永葆青春。

  青春版《牡丹亭》2004年台北首演大获成功,并掀起“昆曲热”,此后20年连演不衰,累计演出近500场,共吸引80万观众,其中约六成是年轻人,主要是高校学生。有大陆学者认为,1956年,昆剧《十五贯》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青春版《牡丹亭》则是“一出戏传播了一个剧种”。

  2005年,青春版《牡丹亭》首度进入北京大学演出,当时至少有95%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昆曲。2009年,白先勇推动“昆曲传承计划”在北大落地,并陆续在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设立昆曲讲座,希望带动更多青年学子欣赏昆曲之美。2018年,来自北京16所高校和1所中学的演员24人、演奏员14人组团演出校园传承版《牡丹亭》。“两个半小时的小全本戏,学生们演得有模有样。”白先勇欣喜于多年来“昆曲进校园”开花结果。

  一生挚爱在红楼

  “我觉得《牡丹亭》和《红楼梦》是一个调子,讲到底,都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美和情。两者展现的都是中国人的至美、中国人的至情。”白先勇说,林黛玉路过梨香院,无意间听见《牡丹亭》中的唱词: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于是心动神摇,如醉如痴。“那一段描写对我的启发蛮大的。”白先勇说,曹雪芹是他的“师父”,自己从小学五六年级就开始阅读《红楼梦》,看了一辈子,它一直是枕边书。

  白先勇说,《红楼梦》书中提到的唱戏主要是昆曲,贾府为了元妃省亲,去姑苏买了一班唱戏的女孩子回来,而苏州正是明清两代的昆曲中心。元妃点的四出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也都是昆曲,分别来自当年流行的传奇本子《一捧雪》《长生殿》《邯郸梦》《牡丹亭》。

  1994年,白先勇从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退休。《红楼梦》导读是他在该校东亚系主要教授课程,分中英文两种,持续近30年。2014年,台大外文系毕业的他,受邀回母校开设《红楼梦》导读通识课,以小说家的眼光,将“庚辰本”与“程乙本”对比解读,分三个学期讲完,讲稿汇编成《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一书,深受两岸年轻人欢迎。

  “我觉得至少要把《红楼梦》从头到尾看一次,这是一部伟大的小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白先勇说,念过且念通之后,对于中国人的哲学、中国人处世的道理以及中国人的文字艺术,会有更深的理解。

  白先勇说,现在人类社会进入AI(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如何应对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冲击?“我劝现在的年轻人,要把中华文化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AI即便聪明厉害,却缺少灵魂。我们要保护自己的灵魂,保持文化的认同。”白先勇说,《牡丹亭》《红楼梦》这类文学经典,乃至唐诗宋词、儒释道文化等,在这个时代变得更为重要。“如果好多人都看《红楼梦》,看《牡丹亭》,看懂了被感动了,我想,那个人就不一样了。”他说。(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张 盼文/图 )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