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金声|坚决制止网络“黑嘴”伤企,打造清朗营商网络环境

发布时间:2024-11-18 15:43:00 来源: sp20241118

近期,国家网信办深入组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专项行动,指导网站平台加强网上涉企信息内容管理,依法依约处置一批侵犯企业、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曝光部分典型案例。此次专项行动通过靶向发力、专项治理,集中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着力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企业苦网络“黑嘴”久矣。比如:

某饮用水企业股权结构、产品包装图案遭恶意解读,企业形象被虚假信息和极端言论抹黑诋毁;

某信息科技公司年度财报被负面解读,在与相关文化传播公司沟通时,被迫签订商业合作协议;

某汽车品牌遭遇自媒体账号多次发布短视频,歪曲捏造事实、恶意诋毁产品质量和创始人形象声誉……

这种网络“黑嘴”伤企的典型案例不是个别现象。发布企业负面信息,吸引眼球赚取流量,以寻求合作为名,实则敲诈勒索,甚至收取“保护费”,已经成为自媒体圈常见的“营利模式”。有企业爆料称:“公司每年要维护与上百家自媒体的关系,大部分年合作金额从5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不交钱就可能被黑。”

这些自媒体的伎俩主要有:无事实依据凭空抹黑诋毁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炮制传播虚假不实信息,敲诈勒索谋取非法利益,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恶意炒作涉企公开信息等。有些自媒体已经形成所谓的“媒体矩阵”,一篇有偿“黑文”能在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十多个平台发布,达到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的效果。

突如其来的网络“黑嘴”对企业来讲危害巨大。在“流量为王”的背景下,不少网友在多个平台看到相似的内容,误以为“互相印证”,很容易“信以为真”。处在舆论漩涡中心的企业轻则形象受损,重则面临生死存亡。

网络“黑嘴”是对营商环境的极大破坏。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网络“黑嘴”污损企业形象、挫伤企业家积极性,不仅是企业之痛,更是市场之痛,严重侵害经营主体权益,破坏市场竞争秩序,损害营商环境。

企业频遭网络“黑嘴”,最终将危及就业和民生。梳理各地发布的整治涉企网络侵权乱象典型案例会发现,遭遇网络“黑嘴”的企业以民营企业居多。民营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不仅关系到市场公平,更关系就业民生,关系无数普通人的生活质量。如果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动辄被自媒体“编故事”“扣帽子”,只会让民营企业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最终受伤的是广大普通百姓。

坚决制止网络“黑嘴”伤企,刻不容缓。近年来,围绕网络“黑嘴”等突出问题,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等工作深入推进,一些乱象得到有效遏制,网络生态持续向好,但网络“黑嘴”伤企的现象仍然存在。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都应遵纪守法。

制止网络“黑嘴”伤企,需要法治、技术双管齐下。一方面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对网络“黑嘴”伤企“零容忍”,通过依法惩治形成有效震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各地各部门正在积极行动,今年3月,安徽警方开展营商网络环境“警盾护企”行动,对易受知识产权犯罪侵害的企业,全面设立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警务联络员,建立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快速响应机制,为企业生产经营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4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发文落实最高检“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对利用网络平台违法恶意散布传播涉企虚假不实信息、蓄意造谣抹黑企业和企业家,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

另一方面,要注重新型技术在反网络“黑嘴”领域的运用。一直以来,网络谣言散播如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敲击键盘,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使得网络“黑嘴”案件长期存在立案难、取证难、公诉难等问题。因此,要通过技术手段在传播过程中限制网络“黑嘴”,通过改进网络实名认证,构建网络“黑嘴”识别模型,相关平台要加强内容识别预警等手段,加强对企业的保护,降低取证、维权难度。

针对当前网上散布各类虚假不实信息,恶意诋毁企业、企业家,损害企业品牌形象,侵害企业家合法权益等问题,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大网上涉企信息内容管理力度,对那些散布虚假不实信息,侵害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行为坚决从严查处,绝不姑息。同时,压紧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健全举报受理处置工作机制,强化涉企信息发布传播和账号管理,为企业聚精会神干事业、谋发展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中国的市场很大,容得下数以亿计的国内外经营主体公平竞争,但容不得网上“键盘侠”通过歪曲和抹黑伤害任何一家企业。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是要让企业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健康发展,真正向企业传递出政府、社会的支持和信任,让企业家放下包袱、积极进取,创造更多财富、更多税收和更多就业机会,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责编:宋心蕊、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