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3:25:16 来源: sp20241109
压枝、剪花、分级……在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上湾镇侯家寺村,村民曹丽君正忙着将成熟的玫瑰花打包。“能发展鲜花种植,多亏引来的洮河水。”曹丽君说。
引洮供水工程是甘肃省规模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跨流域引水工程,从黄河上游水量最大的一级支流洮河调水,干支渠总长达1069.83公里,惠及近600万群众,约占甘肃省总人口的1/4。
打通“千山万壑”,解了燃眉之急
“小时候缺水,衣服脏到看不出颜色了,也舍不得用水洗。”曹丽君回忆,那时候,地下多是苦咸水,吃水主要靠挖窖收集雨水。
定西所在的陇中地区干旱缺水。洮河虽水量充沛,却与陇中相隔“千山万壑”。1958年,甘肃首次启动引洮供水工程,但受资源和技术条件限制,3年后被迫停工。
为解决陇中的缺水难题,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关心下,甘肃于2006年再次启动建设引洮供水工程。工程沿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错地带,施工面临诸多难题。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长110多公里,超过87%为隧洞;二期工程总干渠95%都是洞渠。”参与引洮供水工程建设的甘肃水投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仕明回忆,“最难的是总干渠7号隧洞,进水口在洮河流域,出水口在渭河流域,85%以上都是第三系极软岩,施工难度极大。”
施工单位尝试了七八种方法,效果均不理想。专家“会诊”后开出“药方”——“采用‘冻结法’,将液氮等注入隧洞,待岩体冻硬后再施工。”张仕明说,即便如此,每天也最多推进0.3米,220米的隧洞建设用了2年时间。
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心施工,1.7万名工程建设者艰苦奋斗,接连克服涌水、涌沙、塌方等一系列地质难题。2014年12月,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2021年9月,二期骨干工程通水,引洮供水工程全线建成。沿线受益区近600万群众告别高氟水、苦咸水,用上了干净甘甜的洮河水。
在引洮总干渠6号隧洞的外墙上,“民生为上,治水为要”8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
服务经济发展,助力生态修复
源源不断的洮河水顺着供水管道,流向城市社区、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源”。
在定西市安定区,引洮灌区面积达16.1万亩,配套建设田间斗、农渠管线921公里。全区一改此前的单一种植结构,芹菜、紫甘蓝、红笋等多种高原蔬菜落地生根,销路良好。
在天水华天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动力集中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正认真检查纯水提取设备的运行状况。“芯片生产过程中要用水清洗、冷却。以前地下水水质不好,用水紧张时段还分区段限时供水,限制了产能。”该集团动力部部长杜在鹏说,自从用上洮河水,供水量稳定了,水中钙镁离子也显著减少,设备中的反渗透膜清洗频率降低一半,大大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
引洮供水工程还持续向关川河、祖厉河、宛川河等7条河流生态补水。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受益区河流水质呈好转态势,生态涵养修复成效明显。荒芜多年的河滩、旱塬,因洮河水重焕生机。
节约集约高效,提升用水水平
引洮供水工程建成后,润泽陇中陇东地区的“水动脉”全面打通。从“用得上”到“用得好”,甘肃持续推进引洮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建设改造引洮供水工程大型灌区,最大程度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二期工程配套建设的现代化灌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一体规划,推进规模化种植产业发展。与此同时,我们逐步改造一期配套工程,用高效节水的灌溉技术提升灌溉水平。”定西市水务局农村水利水保科工作人员姜彬介绍。
甘肃省构建以供水调度为重心的数字孪生平台,为引洮供水工程安全、精准和高效运行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我们采取测控一体化技术,实现闸前闸后水位、流量采集的同时,对闸门进行上下游水位、闸门开度、流量等模式的控制。这项技术能耗只有传统技术闸门的1/90,计量精度超过95%。”甘肃水投引洮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调度中心主任赵国荣说,截至目前,使用该技术的闸门在引洮供水工程全线安装186孔,覆盖60%以上区域的渠道控制节点。
2023年全年,引洮供水工程漏损不到总水量8%。2024年2月,数字孪生引洮供水系统入选水利部全国数字孪生建设典型案例。
未来,甘肃省将不断提升供水保障水平,确保引洮供水保障率常年达到95%以上。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16日 04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