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8 00:48:57 来源: sp20241108
“我们村终于通水了,自来水直接到各家各户,太方便了!”贵州省织金县双堰街道桂花村的村民们十分欢喜。当地56户村民自行铺设的饮用水管因老化向铁路喷水,虽多次整改却未见成效,严重影响了铁路安全。织金县检察院就此问题及时召开公开听证会,各方代表就相关问题达成共识并积极落实,连接群众饮水保障与铁路运输安全的“自来水管”就此畅通。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近年来,检察听证制度获得了长足发展,各地检察机关积极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创新检察听证路径、提高检察听证质效。
作为检察机关积极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活动的重要方式,检察听证在推进司法民主、化解矛盾纠纷、推动检务公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生动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法律监督工作得到了高质量发展,公平正义实现了可触、可感。
听之精准,耐心倾听把准诉求,精准掌握争议焦点。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可能因案件经历的环节多、周期长,又或因信息不够透明、沟通不够畅通而产生抵触、怀疑和不满情绪,难以接受对自己不利的结论。检察听证将疑虑担忧、是非观点置于“桌面”上,为当事人等相关方提供表达诉求、理性答辩的平台,帮助检察官厘清申诉案件的争议焦点,让事更清、理更明、法更透,进而从源头上解开群众“心结”、化解矛盾纠纷。
评之通透,良性互动发表见解,归纳总结释疑解惑。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多次组织召开多方参与的公开听证会,充分发挥社会公众代表的监督作用。对存在重大争议或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以听证会的形式进行审查,将专业判断、法律适用和社会公众的朴素认知充分结合;讲透法律、讲清道理、通达民情;在与案件承办人的良性互动、评论讨论中解开群众“心结”,守护好公平正义。今年10月9日至15日,我国首次全国检察听证培训班顺利举办,来自全国检察机关的听证员代表等就保障听证员作用发挥、提升检察听证质效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做好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注入了新的智慧与力量。
导之有道,阐明法理平衡人情,理性表达合理诉求。对于部分长期信访案件,如何能结合法、理、情,做到案结、事了、人和?在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塔尔湖镇一个农家小院里召开的听证会给出了答案。“检察官逐一答复了我的诉求,我对检察机关的处理结果没有意见,愿意息诉罢访”,在吕某自家院子里的板凳上,检察官不仅解决了她的急难愁盼,还引导她提交司法救助申请,用实实在在的听证成效传递法治温暖。检察听证不仅要充分阐明法理,也要耐心解释缠访、重复信访的危害所在,引导申诉人在合理范围内表达理性诉求,在化解纠纷的同时取得更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听而证,证而结;事不证不明,理不辩不清。检察听证是新时代检察机关转变司法办案理念、优化办案方式的创新举措,通过倾听、评论、引导,打通了检察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以可触、可感的方式,将矛盾呈现于“平台”上,把纠纷化解在“家门口”,让公平正义的法治之光照耀在每个人身上。
(责编:孟哲、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