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时代,开拓人工智能“新蓝海”

发布时间:2024-11-14 16:48:38 来源: sp20241114

原标题:大模型时代,开拓人工智能“新蓝海”

产业规模超3800亿元、规上企业约350家、人才规模超25万人;发布国内首部人工智能省级地方性法规、开放三批58个应用场景、10所高校设置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当下,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各行各业实现转型升级,也推动“魔都”向着“模都”转变。

日前,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上海,实地感受上海如何开拓人工智能“新蓝海”、培育大模型产业发展新生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集中孵化,大模型在这里“拔节生长”

2023年,上海发布了《上海市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2023—2025年)》,其内容涵盖实施大模型创新扶持计划、实施大模型示范应用推进计划等11条措施,包括鼓励浦东新区、徐汇区等建立大模型生态集聚区,聚焦大模型研发和产业化加大支持力度。

专注算力和数据服务的无问芯穹、星环科技,专注营销垂类大模型的衔远科技,跨图文模态的智象未来……在位于徐汇区的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目前有近70家大模型相关企业正全速向前。

“昂贵的算力成本是初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模速空间运营方、上海大模型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慈告诉记者,为此,空间给入驻企业搭建算力调度平台,对接算力供应商,让大模型企业所需算力“可用、够用、好用”。

陈海慈介绍,不只是算力调度平台,模速空间还打造了开放数据平台、评测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夯实要素保障。其中,依托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开源数据平台,协同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建设工作,模速空间为入驻企业提供大规模、多模态、高质量的开放数据。

大模型初创企业往往还面临资金投入大、合规成本高、市场对接难等发展痛点。“只有通过备案,大模型才能向公众开放。”衔远科技首席架构师丁成告诉记者,模速空间开通的线下备案服务可谓“及时雨”,解决了大模型商业化的关键一步。

“上海选择以‘集中孵化’的形式,呵护这些极具潜力的‘幼苗’。”陈海慈说,人工智能产业一大批新突破、新技术、新应用,将在海量场景中“拔节生长”。

深耕细作,垂类模型将“大展拳脚”

电子办公助手一键生成图表,遥感影像分析耕地种植结构,智能座舱完成人车交互……在商汤科技AI体验中心,基于“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体系,匹配各类生活场景的应用令人目不暇接。

据上海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人工智能领域,国内首批通过备案的11款大模型中上海有3个,开发了一批面向制造、医疗等垂直领域的大模型……

“大医”是商汤科技研发的医疗健康大语言模型。商汤科技高级总监段琦介绍,它能覆盖20余个细分医疗场景使用需求,可实现检验检查问答、电子病历生成、线上问诊、导诊、随访、辅助诊断决策等多项医疗任务。

基于“大医”,商汤科技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建设了临床大数据治理及专病应用项目,高效实现多模态数据采集、计算、分析,目前已完成对超过5万份病历、近50万份影像学检查、近2万份病理记录的数据治理。

展望未来,段琦表示,ICD疾病编码(国际疾病分类)收录了数万条疾病名称,但目前已经获得医疗器械认证的成熟人工智能产品只有数百个,且主要聚焦于肺结节、冠脉等几十个场景。“未来,医疗人工智能大模型有望帮助解决更多医疗场景的长尾问题。”他说。

(责编:杨曦、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