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飞出“金凤凰”,看延安热土绘新篇!

发布时间:2024-11-18 22:46:35 来源: sp20241118

   中新网 延安10月21日电(刘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宝塔山巍然耸立,延河水奔腾不息,革命圣地延安见证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峥嵘岁月。

  10月20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媒体团来到延安实地走访,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革命老区的新风貌。延安精神风采依旧,而昔日的红色热土正频频发力,孕育着“红色经济”

   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内,讲解员向媒体团讲解红色故事。刘越 摄

  重拾红色印记 汲取奋斗力量

  从红军长征胜利到陕北的雕塑,到毛主席写下《沁园春·雪》的小炕桌,延安革命纪念馆内,众多展品令人目不暇接。一张张画卷、一册册图书、一座座雕塑和一件件文物生动展示着革命先烈筚路蓝缕的历程,吸引着游客们驻足观看。

  其中,一位老同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我叫郭清林,从山西汾西县远道而来。”老人头发花白,戴一顶小红帽,虽已72岁高龄,却依然身子健朗。他告诉记者,自己每年都会参加这样的革命教育活动。

  “你们年轻人,就该多看看老同志是怎么走过来的。”郭清林表示,年轻人应该多了解前辈们的艰辛历程,学习延安精神。当被问及延安精神是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艰苦奋斗!”

  图为纪念馆内的“小米加步枪”。 中新社 记者 张远 摄

  “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年轻人一定要好好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有趣的是,当老人在展厅中的“小米加步枪”前驻足良久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兰皓雯正趴在一旁的玻璃展柜上,试图和柜子里的繁体字报纸们“对话”。

  兰皓雯今年一年级,是个小小“红色迷”。兰爸爸笑称,女儿从小就特别喜欢打卡各种红色景点,希望她能耳濡目染,对红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也难怪她对着记者许下豪言壮语:“我以后想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不过得先好好学习。”

  偌大展厅中,不少家长趁着周末带孩子来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小朋友胡宇一尘对展览中的衣服、干粮等物品印象深刻:“我感觉他们很辛苦,成天打仗,穿的衣服破破烂烂。我以后也想跟他们一样,帮助我们的国家。”小一尘的妈妈则表示,希望女儿能通过这次参观,了解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内,一对父女在参观。刘越 摄

  延安革命纪念馆讲解员苏丽娜认为,对于青少年来说,这种红色文旅的创新实践意义非凡。通过参观纪念馆,孩子们不仅了解了革命历史,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一颗爱国主义的种子。他们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也明白了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许多游客在参观后都表示,延安革命纪念馆让他们重拾了信心,获得了力量。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会想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从而鼓起勇气,迎难而上。”

  求新求变 让红色文化“潮”起来

  迎难而上的不只是游客,还有场馆。

  自1950年7月1日建成开放以来,延安革命纪念馆已走过74年的光辉历程,热度依旧居高不下。“纪念馆就像一座圣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朝圣’,感受红色氛围。”苏丽娜透露,2024年黄金周期间,延安革命纪念馆接待量达17万人次,而日常的游客量也稳定在每日6000至7000人次左右。去年全年,纪念馆接待游客超过300万。

  作为红色旅游的热门景点,纪念馆不仅吸引了党政机关团体、青少年研学团等国内游客,还迎来了众多国际友人。游客群体的多元化,使得纪念馆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也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内,正在参观的年轻游客。刘越 摄

  在红色文旅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求新求变迫在眉睫。近年来,延安革命纪念馆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成长理念,引入多媒体和VR等先进技术,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参观体验。从红军转战陕北(雕塑)、组雕“旗帜”“窑洞对”等艺术品场景,到瓦窑堡会议、红色电波、延安时期的对外交往、延安文艺座谈会、马栏纸动态制作流程、投豆选举等科技多媒体互动展项,这座展馆正以崭新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群体,纪念馆推出了13节动漫课,通过动漫形式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进历史,了解革命故事。”

  苏丽娜介绍,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纪念馆邀请青少年团体前来参加特色微党课或思政课,同时选拔金牌讲解员带着文物历史照片走进学校,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此外,纪念馆还与学校开展联合共建活动,共同讲述红色故事,举行诗朗诵、唱民歌、舞蹈等团体活动,进一步深化红色革命教育。

  文创商店内,两位年轻游客正在购买文创产品。刘越 摄

  此外,文创产品的开发,也是“求变”的重要一环。从带有五角星图案的包包、衣服,到小巧精致的冰箱贴、明信片,纪念馆的文创店内,各式各样的红色文创产品映入眼帘。

  店员刘云介绍,目前店内卖得最好的产品是冰箱贴。而在购买文创产品的游客中,年轻人占据了绝对的主力。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年轻的上班族,都非常喜欢充满红色元素的文创产品,不仅自己购买,还会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

  记者注意到,文创店内,许多年轻人正兴奋地在盖章打卡区留下自己的印记。“这些盖章以延安十三年间的革命旧址为原型,如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旧址以及宝塔山等红色地标,被巧妙地设计成印章形式。”苏丽娜说:“每盖一个章子,就能了解到背后的红色故事,这种新颖的方式让红色文化更加生动有趣,也深受欢迎。”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打卡,延安革命纪念馆不断创新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推出了更多符合年轻人审美和需求的产品,在保留红色文化精髓的同时,融入时尚、潮流的元素。”

  延安革命纪念馆内,备受游客欢迎的盖章本。刘越 摄

  “红文化”变“金名片”

  在发展红色文旅的快车道上,文艺作品也是延安打出的一张好牌。

  10月20日晚,媒体团共同观看了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这出剧目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一位身背婴儿的红军女战士在弥留之际将孩子宏远托付给战友后,孩子跟随幸存的战士们艰难跋涉,来到安全温暖的家——延安保育院的故事。

  剧目的创作根植于真实历史。“延安保育院”是1938年由进步人士、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起成立,以抚育战区难童、烈士遗孤和出征将士子弟、革命干部子女的机构。10多年间,延安保育院养育了5000多名孩子,在连天的炮火中用生命为孩子们创造了一方乐土。

  红色历史歌舞剧《延安保育院》。演出方供图

  据悉,《延安保育院》已常态化演出十余年,成为全国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大众游客重温革命历史、学习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情景教学课。它是延安精神的浓缩和别样呈现。

  可见,在传承中发展红色文化,除了系统挖掘整理红色资源,用活红色旅游资源,创新旅游方式是重中之重。

  据了解,延安有革命旧址445处,革命类纪念馆19座,馆藏革命文物约4.3万件(套)。星罗棋布的革命旧址和红色资源,不断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今年上半年,延安市累计接待游客达1727.32万人次。

  为了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近年来,延安市不断拓展红色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丰富红色旅游文化内涵和体验形式,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讲好红色故事。

   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内雕塑。刘越 摄

  从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到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再到对区域内的红色资源进行系统整合,推出10条精品旅游线路,如今,延安红色旅游方式正从传统的看文物展览向深度文化体验转变。

  闻一闻街边酒坊飘出的醉人酒香,尝一尝“沾沾”黏着的延安味道,看一看街区演艺演绎的千年往事,听一听小小讲解员口中的动人故事,走一走长征历史步道,重温革命历史……

  在游客被红色旅游新方式“圈粉”的同时,老区人民的收入也芝麻开花节节高。“红文化”变“金名片”,“红土地”飞出“金凤凰”。曾经,“到延安去”是抗战期间最豪迈的口号;如今,红军战士穿着草鞋走过的延安,已大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