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6:57:57 来源: sp20241109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对世界大部分地区来说,2024年通胀将恢复正常。专家分析,该论断为时尚早。过去几个月,全球通胀压力缓解的速度快于预期,这对市场是个利好消息。当前来看,全球主要央行近40年来最激进的紧缩政策已经接近尾声,但目前金融市场对于降息时点的预计过于乐观。
在全球通胀逐步缓解之际,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普遍增加。近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机构相继发布的最新报告均表示,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低于2023年。专家认为,2024年,如何走好“减通胀”和“稳经济”的平衡木,依然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面临的严峻考验。
通胀压力正逐步缓解
根据IMF估计,2023年全球平均通胀率为6.9%,较2022年下降1.8个百分点;2024年全球平均通胀率将进一步降至5.8%。
“这说明随着经济恢复稳定和政策效应显现,全球通胀压力正逐步缓解。”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胀缓解并不代表2024年全球通胀能恢复正常。2023年,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通胀都超预期地下降了,但距离2%的预期目标区间还有很大差距。
“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持续收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全球通胀的严峻形势有了大幅缓解。但从全球来看,很难说2024年全球通胀将恢复正常。”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研究员徐秀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IMF的预测,2024年5.8%的通胀率仍为过去20多年的高位。并且,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通胀水平仍远高于各自央行确定的目标。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通胀情况仍有小幅波动。1月11日,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23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3.4%,核心CPI同比上升3.9%。欧盟统计局1月5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2023年12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为2.9%,高于11月的2.4%,结束了连续数月放缓的趋势。
分析认为,就美国2023年12月CPI增速而言,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类(当月上涨0.2%)和能源类(上涨0.4%)后,核心CPI年化涨幅为3.9%,较11月的4%有所回落,也是该指数自2021年5月以来的最低年化涨幅。就月度而言,核心CPI增长0.3%,符合预期。瑞银近期发布报告称,即使CPI超出市场共识,也不会改变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路线,通胀放缓速度明显快于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去年预期。欧盟统计局2023年1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1月欧元区年通胀率为2.4%,低于10月的2.9%,也低于2022年11月的10.1%。2023年11月欧盟年通胀率为3.1%,低于10月的3.6%,也低于2022年的11.1%。
通胀降温让各国有条件改变货币紧缩政策。美联储公布的2023年12月议息会议纪要显示,其政策利率或处于本轮紧缩周期的峰值。市场分析普遍认为,美联储已结束本轮加息,并将在2024年开始降息。这让其他经济体特别是一些金融系统较为脆弱的新兴经济体,迎来更大政策空间。对于美联储何时降息,市场莫衷一是。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表示,如果政策制定者过早降息,通胀可能会像“跷跷板”一样上下波动。他警告称,未来几个月,通胀向着美联储2%目标下降的速度可能会放缓。
“自2023年四季度以来,由于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以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球央行总体上放缓了加息步伐,并且市场对主要经济体放松货币政策的预期逐渐升温。这也引发了通胀反弹或下降不及预期的担忧。”徐秀军说,一旦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转向或者大宗商品价格反弹,不排除2024年全球通胀水平超当前预期的可能。在通胀降至目标值之前,发达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紧缩,并对放松货币政策保持谨慎。
发展中国家的高通胀问题依然不容忽视。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1月11日报道,2023年12月,阿根廷CPI攀升至25.5%,通胀率为211.4%,超过委内瑞拉的193%,成为拉丁美洲物价上涨最快的国家。当地时间1月3日,土耳其统计局发表声明称,2023年12月土耳其通胀率较上一个月增长2.93%,达64.77%。
市场恐慌情绪逐渐平复
“在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能源和粮食危机爆发后,为抑制通胀,全球主要经济体采取了持续的紧缩货币政策。主要发达经济体加息的节奏是史无前例的。”陈凤英介绍,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已加息11次,累计加息高达5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5.25%至5.5%的历史高位。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也都通过不同程度的加息来应对通胀。主要发达经济体持续加息让全球从高通胀逐步放缓下来,既没有出现上世纪70年代通胀恶性螺旋上升的趋势,也没有出现经济衰退。
徐秀军分析,除了政策因素外,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是推动物价回落的主要因素之一。IMF数据显示,2023年11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为164.45,较上年同期下降14.4%,较上年8月的高点则下降了32.0%。其中,燃料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26.1%。
陈凤英说,全球高通胀基本结束,恢复正常还需要时间。低通胀还会继续存在,支撑经济以较低速度增长,防止通缩引发经济衰退。
《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称,通胀率下降将从两个方面为经济增长提供助力:一方面提高家庭购买力,另一方面使央行能够降息。
信心恢复在贸易领域已有体现。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23年全球贸易增长率为0.8%,2024年将达到3.3%。曾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严重制约全球贸易的航运运力不足等问题得到缓解,供应链流畅度大幅提升,加上各国经济逐渐复苏,企业的投资、生产和出口信心持续恢复,推动全球贸易态势向好。
陈凤英认为,2024年,主要发达经济体预计不会再加息,货币政策也将趋于宽松。利率下调将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汇率会相对稳定,外资吸引力将大大增强,市场恐慌会缓解。全球经济宏观调整的大背景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危机在减少、压力在降低,将迎来经济转型的机遇。
IMF报告指出,许多新兴经济体展现出的韧性强于预期,预计2024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将达4.0%,显著高于同期发达经济体1.4%的增速。以东南亚为例,一方面,该地区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该地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开放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生效,东南亚国家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市场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近日,多个国际机构纷纷下调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2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2.9%,比2023年低0.1个百分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2024年世界经济增长2.7%,比2023年低0.2个百分点。世界银行公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或降至2.4%,较2023年下降0.2个百分点。汇丰银行环球研究发布经济展望报告显示,美国2024年GDP增速将达到1.7%,全球为2.4%,亚洲为4.1%。2024年全球整体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但目前看来出现严重经济衰退的概率不大。
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资本市场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道格拉斯·波特预计,大多数主要经济体2024年的增长速度将比2023年慢一些,但降息、能源和食物价格涨幅趋缓以及供应链正常化将使全球经济免于衰退。
陈凤英表示,国际机构普遍认为,由于2023年世界经济表现超预期,形成较高基数,加上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预计有所下降,2024年世界经济的增速将低于2023年,但也更具可预测性,实现温和复苏有较坚实的基础。
徐秀军说,目前,全球通胀问题得到阶段性缓解,但导致全球经济下行的短期和长期因素依然很多,包括美欧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的紧缩效应逐步显现、发达国家金融系统承受力与稳定性受到挑战、政府或企业违约风险不断攀升、企业和国家层面的供应链持续调整、贸易保护主义与资源民族主义依然盛行、主要经济体劳动力供给逐渐减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与稳定的影响充满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去碳成本依然过高以及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地缘政治冲突多点爆发等。这些因素的发展演化都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损害全球经济增长。
“2024年,不少经济体将迎来大选。大选可能会引发经济问题政治化、国内问题国际化,加剧国际关系紧张。”陈凤英表示,近年来,世界经济受到乌克兰危机、中东局势紧张等问题冲击,相关问题目前尚未有效解决,部分地区还显示出新的冲突风险,可能导致能源价格再度上涨,让通胀问题再度凸显。地缘政治冲突还将阻碍多边合作,削弱国际合作和协调机制的能效。
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依然是世界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世界银行预测,2024年,全球贸易增长预计仅为疫情前10年平均水平的一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近日表示,如果任由世界经济碎片化趋势延续,会使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损失7%,大致相当于法国和德国1年GDP的总和。
世界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高级副行长英德米特·吉尔表示:“如不进行重大调整,21世纪20年代将成为错失机会的十年。近期增长仍将疲软,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贫困国家陷入困境:债务压力沉重如山,近1/3的人口缺乏食物保障。这将阻碍许多全球优先事项取得进展。”他也指出,扭转颓势的机会依然存在。政府应该立即着手加快投资、强化财政政策框架。
“2024年,多数国家央行仍将在‘抗通胀’和‘防衰退’的政策目标中寻求艰难平衡。”徐秀军说,为应对全球经济挑战,各国政府和央行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一方面,要共同防范各国经济政策对外产生负面溢出效应,尤其是要防范个别大国利用自身在全球经济体系的主导作用对外转嫁风险和危机;另一方面,要通过协调形成应对挑战的政策合力,共同维护开放包容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塑造全球经济增长新动力。(本报记者 贾平凡)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