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行动看中国)从小作坊“独奏”到产业园“合奏” 新疆乐器村“谱新曲”

发布时间:2024-11-16 17:14:16 来源: sp20241116

   中新社 新疆阿克苏10月22日电 题:从小作坊“独奏”到产业园“合奏” 新疆乐器村“谱新曲”

  作者 苟继鹏

  让年过六旬的手工乐器制作匠人努尔冬·司马义没想到的是,村里世代传承的乐器制作家庭小作坊能发展出一个产业园。他说:“这就像是乐器弹奏从独奏到合奏的转变,让村里传承百年的手工乐器制作迎来新的发展。”

  近日, 中新社 记者走进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古色古香的村巷里传出阵阵琴声,乐器制作匠人正在弹试新做好的琴。加依村全村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家从事手工乐器制作,这里生产的乐器共有20多类、50余种,涵盖了维吾尔族所有的传统乐器。因此,加依村也被誉为“中国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

10月15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乐器制作匠人努尔冬·司马义在检查手工制作的乐器。苟继鹏  摄

  2008年6月,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被中国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努尔冬·司马义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乐器制作,他年轻时曾当过药房医师,但几年后就“弃医从乐”,专门从事乐器制作。“乐器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我想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如今,他已经从事乐器制作近50年,熟练掌握了十几种乐器的制作技法和弹奏方法。2008年3月,努尔冬·司马义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走进他家里,看到前院里挂满了各类手工乐器,儿子和儿媳正在相互配合着给乐器上弦,最后的调音工作由经验丰富的努尔冬·司马义完成,保证每一把琴同音共律。后院不时传来制作乐器的电锯声,几位徒弟分工明确,正在加工乐器的不同配件。

  谈话间,努尔冬·司马义已经调试好了几把琴,准备让快递公司发往乌鲁木齐。“这一批琴是我们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发布短视频后,客户联系我们之后制作的。”努尔冬·司马义说,现在儿子会拍短视频,儿媳会直播带货,乐器销售又多了渠道。

  继续向村子深处走去,便来到加依村乐器产业园,这里数十名乐器制作工人正在忙碌着。这是一条完整的乐器生产线,工人们有的忙着挖孔、打磨、抛光,有的忙着切割、箍形、雕花,还有的忙着贴标、装箱、发货。

近日,在阿克苏地区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乐器产业园内,工人们分工明确,忙碌地生产乐器的各个配件。苟继鹏  摄

  从19岁开始学习乐器制作的艾山·肉孜,现在是乐器产业园内的一名工人,他负责制作琴箱。“我以前也是自己制作和销售乐器,收入有时候不是很稳定。后来产业园建成投用,我选择来这里上班,现在每个月工资约4000元(人民币,下同)。”他说,现在村里很多人跟他一样成了“上班族”。

  “以前村里从事乐器制作的人家都是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为了让他们抱团取暖,2020年村里建成了这座投资200余万元、占地5000平方米的乐器产业园。”加依村党支部书记拜合提亚尔·阿木提说,现在共有160余人在乐器产业园稳定就业,乐器制作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

目前,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乐器产业园内共有160余人稳定就业,图为村里的妇女在乐器产业园工作。苟继鹏  摄

  据拜合提亚尔·阿木提介绍,目前加依村有347户人家,其中有106户从事乐器制作。除了乐器产业园,村里还保留了10个家庭作坊,供游客参观和体验。“2022年,村里共生产销售乐器2万件,乐器产业总产值达1400万元。今年预计产销2.5万件乐器,产值将达到1800万元。”他说,村里的乐器不仅销往新疆各地,还走出新疆销往全国,甚至走出国门畅销欧亚10余个国家。(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