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创新跨越 抢占海洋腐蚀与防护科技制高点

发布时间:2024-07-12 05:53:14 来源: sp20240712

人民网北京7月8日电 (记者赵竹青)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有一支默默耕耘的科研团队,他们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腐蚀实验室”),多年来始终站在与海洋腐蚀现象斗争的最前沿,不断探索、创新,抢占海洋腐蚀与防护科技制高点。近日,腐蚀实验室2024年度学术交流暨成立30周年纪念会议在青岛举行,回顾了这支科研队伍的发展历程。

从零开始腐蚀防护研究,老一辈科学家为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1950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所”)在青岛成立。1960年,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组在海洋所成立。虽然当时的研究组只有寥寥数人,但他们却怀揣着满腔热情,从零开始,踏上了征服海洋腐蚀的征程。

随着海洋所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就这样,腐蚀实验室科研队伍合力在海洋腐蚀与防护这个新中国较新的科研领域小心翼翼又稳步地向前探索着,克服诸多困难,产出了许多重要成果。1982年,山东省腐蚀与防护学会成立,并且建立了海洋所第一个腐蚀试验站。

作为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类创新要素的汇聚地,科技创新平台是开展科学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载体。1994年,以张经磊、郭公玉、马士德、侯保荣等人为骨干力量的海洋腐蚀与防护实验室(腐蚀实验室前身)应运而生。

在腐蚀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研究成果不断产出。2002年,“钢铁设施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及其防腐蚀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对我国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的重要肯定。2003年,侯保荣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腐蚀实验室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06年,由腐蚀实验室领衔的“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先后获科技部立项。腐蚀实验室瞄准海洋腐蚀防护技术的短板问题,成功开发了复层矿脂包覆防腐技术和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技术,为我国海洋基础设施的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后,腐蚀实验室的发展日新月异。2008年,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发展中心正式成立;2011年,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成立;2013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重点实验室成立,我国海洋腐蚀防护研究迈入新的篇章。

从一个研究所的实验室,到市级、再到省级最后到国家级实验室,腐蚀实验室一步一个脚印,成为我国海洋腐蚀防护领域的中坚力量。

国家级平台建立后,腐蚀实验室的视野愈发开阔。科研人员不仅深耕海洋腐蚀机理与防护技术的研究,更联合全国同行,共同致力于国家基础设施的保护。2016年,侯保荣担任首席科学家,依托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联合近30位院士,集结上百家单位的200余位科技工作者,完成了我国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腐蚀成本调查。

近年来,我国重大海洋基础设施和工程装备正加速向更加极端严苛的环境布局,海洋腐蚀防护领域的技术创新、产品转化和工程应用,在高效开发海洋资源、稳步推进环境保护中的关键作用与日俱增。

在工程应用技术研发方面,腐蚀实验室紧扣“浪花飞溅区”腐蚀防护“短板”,突破海洋腐蚀防护技术瓶颈,开发了复层矿脂包覆防腐蚀技术、氧化聚合包覆防腐技术和钢筋混凝土涂料防护技术等创新技术。这些技术在近百个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4年,腐蚀实验室获批共建海洋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标志着腐蚀实验室发展进入新的篇章。未来,腐蚀实验室将继续在极端、强耦合海洋环境方面拓展新方向,开展高效海洋防腐防污技术创新和海洋腐蚀防护管理系统工程应用研究。

(责编:赵竹青、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