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姚钟华:东西融合,基于“互补”归于“自然”

发布时间:2024-11-10 04:24:58 来源: sp20241110

   中新网 昆明11月30日电 题:画家姚钟华:东西融合,基于“互补”归于“自然”

   中新网 记者 胡远航

  著名画家姚钟华,是“油画中国风”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把西方油画的语言运用到了中国山水画的写生和创作中,实现油画与水墨画的相互交融,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重要个案。

图为著名画家姚钟华接受 中新网 记者专访。袁洪凯 摄

  近日,已年过耄耋的姚钟华接受 中新网 记者专访,回顾其艺术生涯,分享对东西方艺术融合的思考。

  从边陲到北京

  姚钟华,1939年出生于云南昆明的一个医学世家,从小就受到中西文化、诗词书画的家学熏陶,对绘画尤为热爱。1955年,年仅16岁的他北上至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习,后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受到了董希文、吴作人、李可染等艺术大师的教诲。

  在姚钟华的记忆中,早期学画生涯的大部分时光是在旅途上度过的。其第一次从昆明到北京,连通中国南北的长江大桥尚未贯通,一路换乘汽车、渡轮、火车等多种交通工具,花费了9天左右的时间才顺利抵达学校。从海拔两千多米的云贵高原,到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的长江中游平原,再到原野寥廓的华北平原……现实铺陈的千里风光图,让姚钟华真切感受到了山水的魅力,进一步萌发了画山水、风景的念头。

  姚钟华在北京的求学,围绕学习、劳动、拜访名师展开。“我们早期学画画,走的是写实的路子,花了很多时间练习基本技法,经常去农村劳动写生。”姚钟华说,央美严格的绘画训练,促使他对传统艺术有了全面的了解,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下乡的经历,磨练了意志、开拓了眼界,奠定了其“关注社会、直面人生、深入生活、拥抱大自然”的创作态度;师从中国著名油画大师、《开国大典》创作者董希文等名师,更是开启他对“油画中国风”的艺术追求。

  “油画中国风,不是简单的拿油画颜料来画中国的东西,而是在掌握西方观察方法和表现语言的基础上,画出中国情怀。”这一思想,贯穿姚钟华后来的创作。

  从东方到西方

  1964年大学毕业后,姚钟华回到故土。业余时间,他开展大量写生。然而,真正画下广为人知的一笔,还是在多年后——

  1972年,33岁的姚钟华完成油画作品《北京的声音》,参加了全国美术作品展,崭露头角;同年,受中国历史博物馆邀请,姚钟华创作成名作——《黄河》。这幅巨幅油画,用冷暖色调对比,描绘层峦叠嶂中的黄河,尽显中国母亲河的磅礴与沧桑。

图为姚钟华代表作《黄河》油画。受访者 供图

  “在前往黄河前,身患重病的恩师董希文嘱咐我:你要画的黄河,不是某个景点,也不是一时一地的黄河。而是千古的黄河、中华民族的黄河……”姚钟华说,朝着这个方向,他来到黄河边,老老实实收集素材,认真构思,将北宋山水画中大山大水的气韵融入创作中。

  这次成功实践,激发了姚钟华带着油画笔走向了更多山山水水。十余年间,他陆续创作《峡谷新颜》《东方欲晓》《撒尼人的节日》《啊!土地》《夸父逐日》《背水的阿佤》等一系列佳作,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人民大会堂等收藏。

  “尤其是《啊!土地》,将西方现代主义与云南民间元素很好地结合起来,是一件被载入中国美术史的作品。”评论人士称,“姚钟华在强调油画与中国式风格结合的同时,又表现出苍劲潇洒的意味。”

图为姚钟华代表作《啊!土地》油画。受访者 供图

  也是在这一时期,姚钟华的作品被频频送往法国、美国等地参展。1985年,受中国美术家协会派遣,姚钟华赴法进修。1994年12月,姚钟华旅美,开启了3年的游历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艺术的中心逐渐转移至美国。想要创作出好作品,不去了解西方是不行的。”尽管已是接近退休的年纪,姚钟华还是决定前往美国学习。“3年时间里,我游遍了欧美各大美术馆和画廊。有时,在一幅作品前一蹲就是一天。”姚钟华说。

  基于长时间、近距离的观察,姚钟华对东西方绘画的异同有了更深的认识:以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为例,虽都是表现自然,但前者追求意境,没有固定的视点,画中山水可观、可居亦可游;后者追求真实,采用焦点透视,强调要有固定对象,注重空间、色彩、明暗和光线。

  “中西方,基于生存环境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而延伸出不同的艺术观和表现技法。”姚钟华称。

  从世界到故乡

  1998年,在游遍欧美各大美术馆、画廊后,姚钟华选择回到云南,陆续创作《怒江》《乌蒙烟云》《开拓》《千古黄河》《大河奔流》《梯田春雨》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油画“中国风”的探索进一步交融。

  “真要搞创作,还是要回到本土。”姚钟华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看了一圈,他“还是更喜欢中国,更想把东西方绘画的观察方式和表现语言做一个重新的组合”。

图为姚钟华代表作《千古黄河》油画。受访者 供图

  2021年,82岁的姚钟华在家乡昆明举办名为《风景—山水—风景》的个展,展示其60余年来创作的数十幅山水风景主题作品,包括油画创作、油画写生、水粉、水墨等。业界称赞,这些精品之作,既有中国的山水意境,又有西方风景壮阔的表现语言,全面呈现姚钟华融合西方油画语言和中国文化特质建立自我艺术语言的探索与实践,堪称东西绘画的精彩融合。

  “融合东西,基于互补,归于自然。”在采访中,姚钟华如是回应融合心得:首要在于厘清两者的基本性格与宗要旨趣,其次在于扎实掌握两者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做到了这两层,才奠定互补的基础。而能否成功融合,还取决于能否实现从形式到精神自然而然的融合。

  姚钟华坚持,不管是绘画的融合还是文明的融合,最终还是要落到内核上、落到人的身上。正如他的创作,画的大部分是云南多彩的山川自然以及民族生活,“但这只是一个形式、一个外在的东西”。画中真正的内核,“始终是更深层次的人的精神生活”。

  “所谓融合,不是为了消除区别,还是指向更高的共同的东西。”姚钟华说。(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