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生活,有里儿也有面儿(余音)

发布时间:2024-11-01 13:24:28 来源: sp20241101

  胡同是北京老城的肌理和底色,是最能体现北京传统文化特色的符号之一。随着时代发展,胡同的状态在不断演变。近年来,北京以渐进式的“微更新”取代大拆大建,以绣花功夫推动胡同街巷恢复肌理,居住在四合院的老街坊们享受到了现代生活的便利。

  如何在老城胡同改造提升过程中,既满足老街坊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又保留城市文化记忆、延续历史文脉,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依据群众需求和时代变化,不少关于胡同更新的新办法新方案被提了出来。

  吴良镛先生曾前瞻性地提出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到1994年末,在南锣鼓巷菊儿胡同建成了拥有13个新四合院院落建筑的建筑群,成为“有机更新”理论的成功实践。

  近年来,针对申请式腾退后“留住户如何改善,腾空房如何利用”等难题,北京市又创新性地提出了“共生院”理念。拿南锣鼓巷四条胡同的共生院来说,通过改造提升,达到“下厨不出户、如厕不出院、洗浴在家中、储物有空间、晾晒有设施、院内有绿化”的目标,在保护老城和推动老城复兴的同时,实现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成为胡同院落改造的典范。

  自2019年北京市在城市街区更新中落实责任规划师制度以来,责任规划师在胡同更新改造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022年,西城区推出“最美院落”,汇聚多方力量对院落进行整体规划,实现院落环境整体提升。责任规划师团队搭建了居民与政府、社区工作者、专业设计人员的交流平台,通过引导居民深度参与,发挥居民主体作用,让居民共享区域治理成果,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据了解,目前北京全市已入驻300余个责任规划师团队,顺应社区居民更新改造需求,自下而上推动城市更新。

  近年来,北京市持续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在片区院落更新的同时以小规模、渐进式的方式优化公共空间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目前已完成3000余条背街小巷的更新,群众的胡同生活,有里儿也有面儿。

  城市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路径,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

  问需于民,补齐民生短板。在保护老胡同文化的同时,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街区公共空间品质及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住在胡同里也能过上现代生活”。

  科技赋能,搭建智慧平台。完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构筑数字孪生城市底座。拓展应用场景,在城市数字经济、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建立应用体系。

  统筹要素,促进持续发展。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重保护。城市更新要综合考虑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包括环境生态、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在内的多维复合空间环境的整合。既敬畏历史、留住记忆,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让城市绘出文脉悠长,焕发勃勃生机。

  (作者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15日 07 版)

(责编:袁勃、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