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8:09:12 来源: sp20241114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4月,匈牙利布达佩斯多瑙河畔,一座飘扬着匈牙利国旗、中国国旗和欧盟旗帜的学校里,不时传出琅琅的中文诵诗声。这里是成立于2004年的匈中双语学校,也是中东欧地区第一所使用中文和所在国语言教学的公立全日制学校。
2023年新春佳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匈中双语学校学生,鼓励匈牙利青少年更多了解中国,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对学校师生们来说,这是十分难忘的一天,其中就包括瓦拉加·博尼塔和伊莫瑞·莉莉。
她俩的中文名字很动听
瓦拉加和伊莫瑞的中文名字很动听,瓦拉加叫胡灵月,伊莫瑞叫宋智孝。两人很喜欢自己的中文名,“灵动的‘灵’,月亮的‘月’,写起来很美。”瓦拉加边说边用手指比划着。
匈中双语学校让瓦拉加和伊莫瑞与中文结缘。10多年前,刚读一年级的瓦拉加走进该校,很快对点横撇捺的方块字着了迷。匈中双语学校孔子课堂中文教师王悦记得,当时学校正组织中文朗读比赛,瓦拉加站上了讲台——“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童音稚嫩,却读得有模有样。
伊莫瑞的哥哥和弟弟也在这里学习。她说,父母完全不懂中文,但非常支持孩子们去了解中国,“爸爸告诉我们,掌握中文就赢得了未来的发展机会。”
一晃12年,瓦拉加和伊莫瑞的中文越来越好,两次获得中国大使奖学金。“我们特别感谢习爷爷提供了如此难得的机会,同时也想给习爷爷、彭奶奶送上新春祝福。”去年春节前夕,两人代表全校学生致信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教授,按照中国风俗拜年,讲述在校学习中文的感受,表达将来到中国上大学、为匈中友好作贡献的愿望。这份感激与祝愿,不远万里来到了蜡梅初放的北京。
学生们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回信。习近平主席在信中说,得知你们长期坚持学习中文,立志为中匈友好作贡献,我为你们点赞。
拿着复信原件,写信的瓦拉加和伊莫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真的开心得想要跳起来!”
一张珍贵的照片
匈中双语学校校长埃尔戴伊·茹饶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张珍贵的照片。那是2009年10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匈牙利进行正式访问,其间专程到匈中双语学校考察,向学校赠送教材和教学设备,并与师生合影。
谈起这段往事,埃尔戴伊回忆:正值深秋的布达佩斯非常寒冷,习近平主席一进学校,看到迎接他的孩子们,就关心大家冷不冷,并让老师和孩子们赶紧到室内去。这个细节让全校师生非常感动,至今难忘。
现在,越来越多匈牙利民众学习中文、爱上中文,匈牙利有5所孔子学院,培养了大批中文专业人才。中文已被纳入匈牙利国民教育体系,青少年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就可以选择中文作为第一外语参加升学考试。
在匈牙利教了13年中文,王悦见证着当地“汉语热”持续升温。“匈中双语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就是例证:学校成立之初只有4个年级、87名学生;而今,我们拥有12个年级20个班、在校学生530余名,其中大部分都是匈牙利学生。”王悦说,学生们又影响着他们的家人,有些家长也开始学习中文。
“学中文是一件如此美丽的事。”瓦拉加说。2023年秋天,她和伊莫瑞来到中国,在首都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习。瓦拉加喜欢中国茶艺,伊莫瑞喜欢追中国网剧,她们还共同爱上了中国书法。北京与布达佩斯虽然相隔7000多公里,但因为没有语言隔阂,姐妹俩很快适应了在华留学生活。
“前几天,我们去体验虎头鞋制作,这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酷啊!”伊莫瑞说。
将中匈友谊传承下去
2023年10月17日,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习近平主席强调,双方要用好互设的文化中心平台,鼓励两国语言教学,让中匈传统友谊世代相传。
近年来,去匈牙利留学成为众多中国学生的选择,留匈人数年均增幅10%以上,总人数超过3000名;来华留学的匈牙利学生也日益增多。
在中国人民大学留学的兰杰尔·本茨,中文名叫李天宇,已在中国留学5年,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此前,他在匈牙利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罗兰大学读书,专业就是中文研究。
自2022年起,兰杰尔与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合作,在文化中心自媒体平台推出“天宇在中国”专栏,以匈牙利人的视角记录和介绍在华生活经历,受到匈牙利网友青睐。
前不久,兰杰尔刚写完行走福州的游记。胶片定格三坊七巷的老街故居,白墙灰瓦、古韵悠长,兰杰尔很满意自己的这组作品。
“我想通过游记,让更多匈牙利人了解今天的中国和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青年是匈中两国友谊的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将匈中友谊传承下去。”兰杰尔说,毕业后他想继续留在中国工作,“我的青春岁月很美好的一部分是在中国度过的。”
3月14日起,中国正式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等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消息刚公布,兰杰尔就迫不及待分享给了在匈牙利的亲友。
兰杰尔说,他希望更多匈牙利朋友能到中国看看,因为这里的风景比他镜头记录的还要美得多。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