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3:58:41 来源: sp20241109
韩震:“第二个结合”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专家观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什么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能行,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如此成效,一定意义上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让先进的思想理论找到了扎根的沃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在实践的前行道路上,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场观点方法,才能真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发展和时间拓展提出的一些重大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中国共产党提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一开始提出的,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如果说“第一个结合”关注社会实际条件的话,“第二个结合”就是让马克思主义变成人民群众真正能理解的理论,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沃土之中。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中国也给马克思主义理论落地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跟马克思主义之间是怎么契合的?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在价值取向上高度契合,能让中国人民真切地理解并且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念和价值观。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辩证唯物主义在世界观、方法论上也有共同观点,能让中国人民接受并且信仰马克思主义。
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文化术语同辩证唯物主义的话语体系语言风格近似,让中国人民容易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传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上高度的契合性,但不能因此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没有意义。
第二,“第二个结合”是现在提出的,但这种结合早就开始了,只是没有自觉地表达出来。
第三,“第二个结合”的提出,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实践到理论的表达。
第四,不能认为“第二个结合”的提出就是结合的完成。它不是完成时,而是进一步创造性结合的新起点。
我们要锚定目标,坚守战略定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文明推向新的境界,也让我们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光明网记者金凌冰整理)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