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3个养老从业人员培训标准 聚焦多个难点

发布时间:2024-11-05 12:32:48 来源: sp20241105

  上海发布3个养老从业人员培训标准,聚焦陪诊、安宁疗护和居家护理难点

  从事涉老新职业,给老人晚年尊严与便利

  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根据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2023年末,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568.05万人,占总人口的37.4%。

  随着老龄化加剧,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养老照护行业也在不断细分,催生出涉及不同领域的新职业、新岗位,有的职业已被收录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近日,上海对外发布启用了3个养老从业人员培训标准,聚焦陪诊、安宁疗护和居家护理中的重点难点。

  这些涉老新职业、新岗位有什么特点?能给老人带来哪些便利?记者走近陪诊员、安宁疗护师、养老辅具适配师等服务人员。

  陪诊员

  就诊各细节驾轻就熟

  “我小孩在上班,不能影响他们的工作。”前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路上,沈阿姨对记者说。

  78岁的沈阿姨家住浦东新区,刚做完手术,需要去医院复查,子女上班不方便请假,她就在安老护颐(上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预约了陪诊服务。9时半,陪诊车如约抵达她家楼下,沈阿姨在陪诊员的全程陪护下,完成了当日的就诊。

  安老护颐陪诊员张燕燕说,公司隶属于一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机构每年为老人提供护理服务超60万人次,服务的老人中,相当一部分有陪诊需求。

  一项针对浦东新区2480名老人的陪诊需求调研显示,74.0%的老人不会操作网上就诊和网上支付,12.4%的老人对陪诊服务意愿为“急需”。有的老人坐轮椅,够不到医院挂号窗口,需要陪诊员帮忙挂号;有的老人听力不好,听不清医嘱,沟通时需要陪诊员凑到耳边转达;有的老人子女工作忙、没时间陪护,有的老人膝下无子女……这些都催生了陪诊需求。

  张燕燕聊起一位老人,老人摔伤后,女儿为他预约了陪诊服务。陪诊员到家门口时,老人十分抗拒:“花这钱干什么,女儿就不能回来陪陪我吗?”

  后来陪诊员用细致耐心的服务让老人转变看法。原本约4小时的就医流程,在陪诊员帮助下2小时就完成了。回家路上,她还给老人算了笔账:女儿请一天假要扣多少钱?而陪诊服务单次价格200元左右……这次经历后,老人成了小区里陪诊服务“宣传员”,一听说有老人需要陪诊,他就主动劝导:不要叫子女回来了,专业陪诊很方便。

  贾林飞是上海安饴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陪诊员,记者见到她是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口。尽管当天预约的就诊时段是上午11时,但早上9时,她已来到约定地点。9时半,患者和家属如约而至。“今天陪诊的是一位重病老人,这类患者就诊前通常非常焦虑。与其让他在家忐忑,不如约他早点来医院,有助于减轻焦虑。”她解释道。

  对于陪诊中的各项细节安排,入行3年的贾林飞驾轻就熟。记者跟随她陪诊一上午发现,对于就诊的各项流程,老练的陪诊员总能在细节安排上为老人带来更便捷的体验。比如,见门诊室前等候的患者很多,便根据经验估算时间,把老人带到其他楼层坐着休息。

  坐下后,贾林飞协助家属整理病历材料和病情陈述。“病历给我看一下,出院小结带了吗?要问的问题理好了吗?”在她看来,医生问诊的短短几分钟,是陪诊流程中客户能否得到满意就医体验的决定时刻。要用最简练的陈述交代病情、提供完整的病历材料供医生参考,才能让医生对病情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这几分钟太重要了,有的诊室要求最多一位家属陪同,这时宁可家人不进诊室,陪诊员也要进去,问诊效率更高。问诊后,再整理一套完整内容向老人和家属汇报。”她说。

  当天,尽管老人的女儿一同在旁陪护,陪诊员的专业性仍得到充分体现。在诊室,陪诊员对老人病情的熟悉,让医生误以为陪诊员也是老人的女儿。就诊结束后,老人拉着陪诊员与女儿合影留念。他发自内心地感慨:“今天我有两个女儿。”

  做陪诊员,贾林飞也会遭人误解。贾林飞说,工作中最让她委屈的是有的客户在存储她名字时,直接将她备注为“黄牛”。每当看到类似情景,她都直接表达:我们不是黄牛。“陪诊员如果没有门槛,肯定会把市场做坏,期待陪诊服务进一步规范。”

就诊结束,患者(右二)拉着陪诊员贾林飞(左一)与女儿合影留念。 肖彤 摄

  今年4月,百名学员走进上海开放大学,接受“养老服务陪诊师”培训。可以预见,专业的陪诊服务供给将越来越丰富。“我们也期待陪诊服务行业能更加规范化、职业化,让陪诊员的工作得到尊重。”贾林飞说。

  安宁疗护师

  陪老人走完最后一程

  “在‘安宁疗护’这个领域,我们应该属于实践派,有丰富的一线照护经验。”今年50岁的陶月英是新上海人,2010年进入养老行业,曾在多个养老机构就职。如今,她已是复星康养蜂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一名运营经理,管理着50多名照护师。

  “上午我在张江评估两位高龄长者,下午2时我要去徐汇赋能两名一线护理员。”陶月英把采访约在了中午。

  “我们团队照护各种情况的长者及病患,包括生命最后一程的高龄长者及病患,也就是‘安宁疗护’。”陶月英告诉记者,每年她至少面试1000多个护理员,最后通过考核上岗的不到30%,其中称得上“金牌照护师”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只有金牌照护师,才有能力做安宁疗护。

  陶月英曾照护过一位62岁的癌症晚期患者。“这是同事服务的一位患者,危重时期非常可怜,同事每天以泪洗面,最终破防,说她无法继续陪伴了。”陶月英接手,陪伴这位患者度过人生的最后7天。“这位女性患者当时饱受病痛折磨,心里最牵挂的是远在国外的女儿和年迈的父母,评估后我联系她的姐妹和女儿,希望能够安排她与父母见最后一面,女儿尽快回到国内陪伴。”

照护师陶月英在照护老人。 受访者供图

  那几天,陶月英整夜无法入睡,细细观察老人的生命体征、神态变化、排泄情况、个人卫生等。因为等着女儿回来,患者也在默默坚持。陪伴的第五天夜晚,老人已经不能进水,只能用棉棒沾水涂抹她的嘴唇,时而昏睡时而清醒,清醒时她会看表,因为她知道熬过这一晚,女儿就到上海了。她当时已经没有力气说话,示意想穿一件自己亲手织的黑色羊绒衫,我就帮她从衣柜里找到这件羊绒衫,给她穿上。“那一夜我和病患的手几乎没有松开,她呻吟时我是心疼,不呻吟时我是担心,会用另外一只手轻揉她的肌肤,让她感受到我在身边,她是被爱护的。”

  次日早上女儿终于到家。“看到女儿的那一刻,她默默点头、流泪,女儿紧紧抓着妈妈的手。当天她的姐姐、妹妹也都来了,老公也守在一旁,我用手抚摸她的小腿和脚帮她舒缓疼痛。当天14:09她安详离世,遗憾的是没有安排与年迈多病的父母见面。”说起这一幕,陶月英眼里闪着泪花,有些哽咽。

  “做安宁疗护,一定要有一颗强大的心。”陶月英说,安宁疗护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护理技能,还要能协助家属做善后处理,要有强大的耐受力和爱心。“这份工作必须带着情感去照护,把那份温暖,那份人文关怀,传输给被照顾的人,让他们安详、有尊严地离开。”

  一位52岁的湖南大姐来面试。陶月英问她:面对被照护者死亡害怕吗?她回答不怕,说婆婆最后一程是她贴身照护的。陶月英又问:“婆婆是亲人你不怕,我们照护的可是陌生的长者病患,你也不怕吗?”湖南大姐说:“我不害怕,我做好心理准备才选择这行,我对他们好,他们走了也会保佑我。”

  “像这样有慈悲心的照护师,我们就愿意培养她,派她上医院去锻炼、积累安宁疗护的照护经验。”陶月英说。

  目前,上海专门推出“安宁疗护”服务项目的养老机构或公司非常少,一般都是提供居家照护、喘息服务、陪诊等综合服务。一些家属也不会直接订购“安宁疗护”服务,而是以“喘息服务”等名称来挑选护理员,陶月英的工作就是为被照护者匹配适合的护理员。“评估环节包括安宁疗护场所、环境、性别年龄、疾病、信仰、职业、兴趣爱好、脾气性格、遗愿等等,通过评估,我们与家属沟通后制定安宁疗护方案。”

  “当善后处理结束后,照护师会来找我,我们找一个安静的场所做一到两小时工作坊,我倾听照护师哭泣、倾诉、宣泄。我帮她们把情绪释放出来再进行安抚,用一个爱的拥抱,感谢她们为素不相识的人付出爱和温暖,让她们更加自信、更有力量开始下一段照护。”陶月英说。

  此次上海发布“安宁疗护”培训标准,将有利于“安宁疗护”的专业化发展和进一步规范。

  养老辅具适配师

  失能老人的生活顾问

  “我是辅具适配师何杰,请问是某某家属吗?他的辅具购买/租赁申请已通过,与您确认家庭住址,我将上门对失能人员进行评估适配……”在养老行业从业数年后,去年3月,25岁的何杰成为一名养老辅具适配师。这样的预约电话,他几乎每天都要拨出。

  随着高龄、失能老年人数量增加,各式辅具产品纷纷上市。由于市场上辅具种类众多,不少老人家庭需要专业人士帮助其适配合适的辅具。

  电话预约后,何杰要进行上门综合评估;结合实际情况给家属推荐辅具产品;教会老人如何使用;定期回访等一系列服务。

  在何杰看来,辅具适配的工作,是对公司主营的长护险护理业务的有力补充。他所在的颐家健康是一家深耕成都长护险护理业务多年的企业。在对大量长护险参保人的护理中,他们发现养老辅具是失能老人的普遍需求。

  “比如,失能人员常伴有大小便失禁,对成人纸尿裤的用量非常大。”他介绍,冬天,每位老人的用量在每日三四片左右;夏天,老人的用量则可达每日5片—10片。由于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多数失能人员负担不起正常使用纸尿裤的费用。

  去年4月以来,成人纸尿裤被纳入成都长护险报销项目,失能人员购买成人纸尿裤的部分费用可由长护险基金支付。“合理购买纸尿裤,能显著提高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何杰说,上门适配时,辅具适配师会针对客户需求和身体情况,为其详细计算相应辅具的购买方案以及所需承担的费用。在失能人员家庭可接受的预算范围内,尽可能帮助老人提高生活质量。

  “除成人纸尿裤,我经常推荐的辅具还有电动护理床、手动轮椅车、浴厕轮椅、坐便椅、助行器、充气防褥疮床垫、三角垫/看护垫、护理垫等产品。”他说,这些产品适用于失能老人的不同身体情况和不同生活场景,有针对性地使用辅具产品,能大幅提高长护险护理的服务质量。比如护理垫,铺在床单上能起到有效隔离作用,防止渗出液浸入床单,帮助失能老人保持干净和整洁。

  “需要辅具适配的客户很多,我自己直接负责的客户就有300多个。每天电话预约、上门适配、推荐产品、提供培训等工作忙得连轴转。”何杰说,他要在月底与负责的300多个客户逐一沟通下月购买意向,月初密集送货,月中定期上门回访。

  目前,辅具适配师没有专门的资格证,何杰等从业者大多拥有康复治疗师资格证。“辅具适配师的专业性在于,从康复治疗角度阶段性为老人推荐合适的辅具产品和方案。比如对使用轮椅的老人,提供床旁转移训练方案,并推荐助行器进行迈步训练。”

  通过专业的推荐,越来越多行动不便的失能老人和家庭过上更舒适、便利的生活。像何杰这样的辅具适配师,也成为越来越多失能老人家庭的养老辅具顾问。

  “褥疮怎么处理”“康复训练怎么做”“如何饮水、穿衣”……每当失能老人家庭遇到辅具和康复问题,总是第一时间想到询问何杰。而何杰总会不厌其烦地为老人和家属答疑解惑。“最开心的,莫过于我推荐的辅具产品和方案帮助老人及其家属减轻经济负担、为老年人康复提供帮助。” (本报记者 肖彤 王海燕 解放日报)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