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0:17:37 来源: sp20241109
长江干流上,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大型水电站连珠成串,构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其中每座水电站的建设,都有中国能建的身影。
作为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主力军,中国能建累计完成国内90%以上的电力规划科研和标准制定、90%以上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设计和核电常规岛设计咨询、70%以上火电工程总承包、50%以上的大型水电建设和新能源总承包工程。
中国能建围绕创新、绿色、数智、融合“四大维度”,系统打造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新材料“四新”能建,积极服务能源安全新战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创新驱动——
立足国家所需,引领产业创新
长长的串式“风筝”也能发电。来到中国能建投资建设的安徽绩溪高空风能发电示范项目现场,由氦气球、做功伞、缆绳等组成的串式“风筝”摇曳长空。这是我国高空风能发电技术的首次工程化实践。
“目前,我国风能利用仍以低空风能为主,离地面300米以上的高空风能具有储量丰富、风速高、风向稳定等优势。”中国能建中电工程科信部副总经理任宗栋介绍,项目采用的技术就像“收放风筝”:伞组通过氦气球提供初始升力,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打开做功伞,在高空捕获风能,这将对主缆绳产生巨大拉力,进而拖动地面发电机组发电。
看似简单,实则不易。高空风能发电需要克服风切变、湍流等气象条件影响,对设备装置的可靠性和运营维护要求也很高,比如运转中的绞车绳速高达每小时50至60公里。
“我们采用激光测风雷达、风廓线雷达取得项目高空风资源数据,建立‘高空风资源分析与预测平台’用于指导高空风电场的选址、运行、监测。”任宗栋介绍,中电工程牵头的“新型高空风力发电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已经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攻克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产业瓶颈,推动关键技术装备100%国产化;聚焦绿电制绿氢、绿氢制绿氨、绿氢海水淡化等氢能关键领域,打造吉林松原绿色氢氨醇一体化等重点示范项目;新型储能原创技术策源地打造、未来地下空间重大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中国能建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2023年,集团研发投入达到128亿元、同比增长3.2%;全年获得专利授权2085项,发明专利同比增长25%;新签合同额连续3年实现高速增长,在站稳万亿元平台基础上再创新高。
绿色低碳——
做强做大新能源,加快煤电机组改造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坚持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
广西崇左,总装机超1000万千瓦的“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实现全要素并网,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达62%,年发电量约260亿千瓦时,超过广西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的1/10。“崇左综合能源基地项目打破了传统单一开发模式,构建起多元化电力生产格局,有助于提升新能源电力输出稳定性。”中国能建广西院能源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龚里介绍。
浙江丽水,中国能建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投资建设的百花岩风电场项目首批风机并网发电。这是浙江单体规模最大的陆上风电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43万吨,还能催生高山旅游、生态民宿等“风电+旅游”新业态。“我们将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耕风电光伏市场,在一批新能源项目中加强技术创新、工程创新,努力打造更好的浙江‘风光’。”中国能建浙江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刚说。
开发建设国内在建单机规模最大的塔式光热项目,获得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基地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攻坚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有效解决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和电网大范围互联等难题;打造湖北应城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等储能示范项目……中国能建从“源网荷储”等多环节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近3年累计获取新能源开发指标近4800万千瓦。2023年,新能源签约同比增长14.5%,占全年新签合同超过30%。
做强做大新能源发展主引擎的同时,中国能建积极推进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
浙江宁波北仑港,国能北仑电厂一期节能减排改造项目施工繁忙。“项目新建两台1000兆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开发新一代低成本、低能耗高效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能耗降低约10%。”承建方中国能建浙江火电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蒋晓明说。
数字智慧——
推动降本增效,创造发展价值
湖北应城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地下500米处,拥有150多万立方米储气空间的地下废弃盐穴,正进行注气排卤调试。工作人员通过智慧平台监测电站运行情况,储气的实时压力、温度、效率,膨胀机的转速、振动频率,电网频率等数据,一目了然。
“储气与发电过程中的智能监测、控制与运行,是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最关键的技术之一。”中国能建科技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经理刘文丰介绍,他们独立开发的智能监控(IMC)物理储能控制平台,能够对生产进行精准监测和可视化分析,并控制储能设备的启停等,重要测点报警率达到60%以上。
中国能建也将数字智慧转型运用到了海上风电领域。2017年,国内首个省级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广东省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在中国能建广东院成立。“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广东海上风电的场址数据以及相关航路航道、自然保护区等信息,也可以调阅在建和运营项目的船舶调度、水文气象、设备运行等实时情况,并通过平台将有关数据共享给政府相关部门和投资方,助力海上风电的科学规划、统筹协同和行业监管。”中国能建广东院数字工程研究院设计总工程师谭任深介绍。
围绕企业主营业务场景,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中国能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全力推进业财一体化、项目管理一体化、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数据共享平台“四大数字化平台”建设,能建商城采购周期压缩至3.1天,效率明显提升;加快推进BIM与设计、施工、运营等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创新打造以智慧电厂、智能电网、智慧矿山等为代表的数字孪生产品;前瞻布局大数据业务,推动“东数西算”标志性项目,充分发挥并放大全国电力规划实施监测预警等平台作用……
“推动数智化转型,要全力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管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有效解决管理痛点、实现降本增效、创造发展价值。”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说。
共享融合——
发挥“能源+”优势,开拓新模式新赛道
山东枣菏高速金乡零碳智慧服务区,道路边坡上布满光伏板,往里走,垂直轴风机随风转动,几辆新能源汽车正在充电。
“服务区、边坡、车棚等位置的分布式光伏,以及垂直轴风机等设施汇集的绿电,通过光储直柔一体化系统,可以合理分配到服务区各用电负荷点,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中国能建葛洲坝交投公司枣菏高速公路示范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高抗介绍,工程投产发电一年多来,路域光伏累计发电近200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5800余吨。
北京朝阳区,占地1.25万平方米的中国能建大厦二期项目施工如火如荼。
一块块拥有大理石花纹的“光伏锦石”吸引了记者注意。“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新材料,实现‘外墙板+光伏发电板+高档建筑装饰板’三合一,好比‘挂在墙上的油田’,保障美观的同时,能满足2万多平方米办公区域的日常照明用电需求。”中国能建绿色建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蒋洋介绍。
这样的绿色“智慧”,在中国能建大厦二期项目中还有不少应用:高性能幕墙,将保温隔热性能提升至最优;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地下土壤温度场稳定的特性,为建筑供热制冷;高效节能照明,匹配智能控制系统在保障办公环境舒适的前提下,大幅减少照明用能。
从盘活路边资源、打造低碳交通,到研发光伏锦石、建造绿色建筑,中国能建充分发挥“能源+”优势,开拓交通与能源、数字与能源、建筑与能源、产业与能源等融合发展新模式、新赛道,打造了一批示范项目,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产业之变、技术之变、竞争之变快速演进,科技创新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绿色低碳经济、数字智慧经济、共享融合经济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成长性与爆发力。”宋海良表示,中国能建将加快推动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数字智慧、共享融合“四大转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崭新局面。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8日 01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