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微观察丨从外贸“成绩单”看中国经济新亮色

发布时间:2024-11-18 21:35:19 来源: sp20241118

  2023年,在全球贸易整体表现比较低迷的背景下,我国外贸交出了规模稳中有增、发展质量优中有升的“成绩单”——

  1月12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9.47万亿元,增长2.8%,占进出口总值的46.6%,提升1.2个百分点。

  外贸是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一个月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这份外贸“成绩单”含金量怎样?《时政微观察》为你解读。

  成色——顶住压力走出上扬曲线

  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回顾2023年的收获时说:“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

  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回首2023年外贸领域,更是如此。

  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回暖速度缓慢,地缘政治影响外溢、贸易保护限制增多等不利影响仍在持续,世界主要经济体外贸普遍大幅下滑。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测,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7.5%,2024年仍然“高度不确定且总体悲观”。

  在此背景下,中国外贸顶住压力,运行总体平稳,进出口规模走出上扬曲线——

  一季度9.69万亿元,二、三、四季度都在10万亿元以上。到第四季度又是一个月比一个月强,同比分别增长了0.8%、1.3%、2.8%……

  “成绩单”中,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522.1万辆,同比增加57.4%,十分亮眼。

  1953年7月15日,印刻着“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汉白玉基石在吉林长春落地,中国汽车工业从零开始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国品牌车企不断学习积累、快速成长,一路赶超。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在这一战略指引下,我国汽车工业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量实现接连突破。继2021年、2022年相继成为世界第三、第二之后,2023年有望全球第一。

  其中,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尤其值得一提。当前,我国每出口3辆汽车就有1辆是电动载人汽车,全年出口177.3万辆,增加67.1%,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贡献。

  外贸“成绩单”折射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诚然,外需疲弱对我国出口形成了直接冲击,增速较前几年有所放缓。但也要看到,我国的出口是在高基数上再创新高,不仅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也保持了份额的整体稳定,更在增长动能、区域格局等方面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

  市场份额是市场竞争力的直接体现。据WTO最新数据,预计2023年我国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在14%左右的较高水平。以船舶制造业为例,目前,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都是全球领先。中国制造竞争优势依然稳固。

  底气——市场主体提升核心竞争力

  “做生意做的就是先机,早一步,争取抢个开门红。”元旦刚过,浙江首个商务团组便踏上了出海增订单的征程。

  在江苏丹阳,有1600多家眼镜相关企业、5万多名从业者。这里的镜片年产量4亿多片,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形成了在全球市场具备优势和特色的产业集群。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主体达到64.5万家。其中,民营企业连续5年稳居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达到86.2%,再创新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升级货物贸易,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数字贸易,以数字化绿色化为方向,进一步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去年9月,在浙江考察时,总书记要求“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全球范围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

  截至去年底,我国有811种产品全球出口规模排名第一,在机电设备、有机化学品等领域贸易竞争力强劲。一些外贸企业还通过对全价值链进行整合创新,逐步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我国已经形成多主体在多领域的贸易竞争优势矩阵。以高技术产品出口为例,国有企业仍然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船舶等出口的核心主体,民营企业已成为新材料、生物医药、风电、光伏等领域出口的主力军。

  展望2024,广大外贸经营主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拓市场、抓订单,不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抓手——培育新平台新业态等新动能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高度评价外贸“新三样”。

  在2023年的外贸“成绩单”中,“新三样”再次成为焦点:“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了29.9%。

  随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以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等为特点的外贸新动能进一步推动外贸稳定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强调“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中间品”是指用于生产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产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等。例如,外贸“新三样”中,生产锂电池用到的电芯、生产光伏板用到的涂锡铜带就是中间品。

  培育外贸新动能,要抓重点工作。作为链接产业上下游的纽带,中间品日益成为全球贸易的主体,在促进全球贸易发展、保障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化,中间品进出口占比不断提升。外贸数据显示,2023年,进出口中间品25.53万亿元,占整体进出口总值的61.1%,保持在历史高位。中国以实际行动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此外,作为全球贸易的一股新势力,跨境电商让大家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38万亿元,增长15.6%。进博会、消博会、广交会等重点展会的成功举办,为全球厂商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新机遇。我国还加快培育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让中国消费者更多地享受到来自全球的特色优质产品。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进展缓慢,经贸活动持续低迷。多个国际机构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整体上不如疫情前;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加剧,还有像最近的红海航运通道受阻等不确定、难预料因素,都会对贸易活动形成干扰。

  “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随着一系列务实举措陆续落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还在源源不断集聚增多——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5个方面18项举措,为外贸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增加有效需求提供有力支持;海关总署明确继续抓好已有政策措施的落实和效果评估,聚焦企业痛点难点和堵点,研究储备、适时推出更有针对性、更有含金量的新举措……

  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我国贸易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外贸外资基本盘持续巩固,为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注入动力。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执笔丨张亚楠

  视觉丨江雨航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