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地区文物鉴定与学术交流联盟成立 推动两地文物保护利用协同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10 05:20:36 来源: sp20241110

   中新网 广安5月18日电 (单鹏)由国家文物出境鉴定四川站、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重庆管理处)牵头发起的公益性协作机制川渝地区文物鉴定与学术交流联盟(下称联盟)18日在四川广安正式成立。

  据了解,联盟旨在团结川渝地区相关博物馆、文化机构和个人,开展文物鉴定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联盟成员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川渝地区博物馆文物鉴定、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搭建服务平台,努力提升文物鉴定研究水平和公益服务能力,推动川渝两地文物保护利用协同发展。

  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共22家,其中四川13家,重庆9家。联盟成立后,将重点合作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组织开展川渝地区文物鉴定、文物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扩大川渝地区文物研究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整合川渝地区文物鉴定和学术研究资源,加强文物鉴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活动,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研究新时代文物鉴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区域文物鉴定合作的新思路、新模式。

讲座现场。 (四川省文物局 供图)

  当天下午,联盟首次公益学术讲座活动在广安市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办。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白九江以《武隆关口一号墓考古收获与墓主探索》为题,介绍了重庆武隆关口一号墓的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白九江表示,该墓葬是近年来乌江流域秦汉考古的重大发现,考古发掘成果丰硕,出土文物精美,通过文物检测技术的大量运用和多学科交叉研究,展现出该地区汉文化确立过程中巴、蜀、楚、秦文化交汇融合的时代特征,是巴蜀文明融入汉文明的生动案例。

图为2023年3月眉山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刘忠俊 摄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院刘志岩以《江口沉银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为题,介绍了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五次考古发掘的主要成果和最新研究成果,还为公众普及了水下考古知识、张献忠大西政权的相关知识。2016年至2023年,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进行了五次考古发掘,出水各类文物70000余件。这是国内第一次内水围堰考古,也是国内第一次直接与民间传说相印证的考古发掘。出水文物对研究明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物质文化乃至明末清初的社会历史走向都具有重要意义。(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