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7 03:31:43 来源: sp20241117
中新网 苏州11月25日电 (记者 钟升)25日清晨,江苏常熟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园的云深路,朝阳照射着路口大厦上“中国智能车”五个金色大字。楼前的广场上,停放着十余辆戴着各式“帽子”的车辆,技术人员正在车里车外紧张地忙碌着。第十三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当日在此举行,以期打通自动驾驶与民众日常生活间的“最后一公里”。
参赛的智能车整装待发。 中新网 记者 钟升 摄“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09年创办,是我国创办最早、持续时间最久、技术水平最高的无人驾驶赛事,旨在推动人工智能相关基础研究与物理可实现系统的有机结合,从而产生能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并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本届比赛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常熟市人民政府承办。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大赛组委会主席郑南宁看来,当前我国车辆的自动驾驶已经进入规模化商业应用阶段,但要实现车辆完全自主的自动驾驶,系统仍存在着对周边环境的周密感知不足、突发情况的应对不利等问题。自动驾驶与民众日常生活间的“最后一公里”仍未完全打通。
为模拟真实环境,路边有电子狗窜出以测试智能车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 中新网 记者 钟升 摄为此,本次比赛基于真实的城市生活环境,设计了一系列交通场景,以期让智能车的行驶与城市中小区道路的出行无缝衔接起来。等待行人穿越马路、避让路边窜出的机器狗、绕过小区里的快递车、在地下车库辗转腾挪……是骡子是马,“开上路遛遛”。各辆智能车都使出浑身解数,以期取得一个好成绩。
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助理教授陈仕韬所负责的先锋号智能车拿下了本届大赛的一等奖。他认为:“无人车已经从单纯的动起来、跑起来,到能够与周围多变的环境进行交互。今年的比赛力求解决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要求不是沿着固定道路把乘客送到固定地点,而是要把乘客送到小区的楼门口、地下车库的电梯口等地点。这是本届比赛对我们参赛车队的最大考验,也是我们为了让无人车早日安全上路必须克服的困难。”
由挑战赛技术成果转化而来的矿山自动驾驶重型卡车已应用于全球40多个矿山。 中新网 记者 钟升 摄有付出自然有回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科慧拓CEO陈龙是参加过最早三届比赛的元老,也是2010年比赛综合测试路段的冠军。“看着车子撞线的那一瞬间,我热泪盈眶。那种澎湃的心情至今难忘。”通过将比赛中获得的技术成果转化再应用,如今,全世界40多个矿山共装配了500多台陈龙参与开发设计的100吨级矿山自动驾驶重型卡车。一个成编组运行的矿山自动驾驶重型卡车,可以将单矿的运营效率提升10%以上,同时消除驾驶员的安全事故风险。
智能车在地下车库中进行倒车入库。 中新网 记者 钟升 摄郑南宁表示:“通过比赛,我们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也说明科学研究的成果不能停留在深墙高院里,一定要走向真实的物理世界,才能够体现我们成果的价值,才能将科技成果造福于我们人类社会。中国智能车的发展前景是值得期待的。在未来的社会中,无人驾驶汽车一定能成为人类最好、最聪明的出行伴侣。”
夕阳西下,赛事车辆都陆续回到云深路的出发点。曾经“云深不知处”的中国智能车未来,似有“拨云见日”之感。(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