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8:24:55 来源: sp20241114
今年前8个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3056列,发送货物139.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2%、11%。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中央政治局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推动“软联通”优化完善
规则机制“软联通”是深化务实合作的催化剂。11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亚欧大陆延伸至非洲、拉丁美洲,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成立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
面对新阶段新要求,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确保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世界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逯新红表示,首先要完善规则标准对接机制。深化政策、法律、监管等领域的沟通与协调,促进规则融合与标准互认。建立定期规则对话机制,提升透明度,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确保“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标准接轨。其次是加速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继续深化与共建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推动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市场开放。进一步简化通关程序、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同时,加速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商品、服务、资本、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表示,要完善国际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已有平台作用,推动建立适合“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需求特点的技术、标准和规则,让更多中国技术成为国际标准、更多中国标准得到国际认同。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国内外规则互动中先行先试的作用。
促进“硬联通”提质升级
共建“一带一路”既是我国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中国方案”。
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4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100多个城市,累计开行超9万列。中国已与104个共建国家签署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与57个共建国家实现空中直航。一个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托举起当地民众繁荣发展的梦想,也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逯新红表示,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在于着力提升互联互通项目质量与效率。完善陆海天网一体化布局,实现跨国交通网络、能源通道和信息高速路的紧密衔接,形成“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进一步优化项目管理与融资机制,引入多元评估体系,确保项目经济可行与社会发展可持续;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资金来源,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多元化融资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表示,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坚持目标导向、行动导向,扎实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互联互通方面,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搭建以铁路、公路直达运输为支撑的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积极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加快陆海新通道、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科技创新方面,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共同培育创新增长动力,拓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合作空间。绿色发展方面,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等领域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支持,继续举办“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建设光伏产业对话交流机制和绿色低碳专家网络。
助力“心联通”深入人心
实现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互学互鉴“心联通”深入人心。
多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形成了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格局。我国与45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与144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光明行”“鲁班工坊”以及“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等民生合作品牌受到共建国家广泛欢迎。
新形势下,应精准开展民心相通项目,建立多元立体的人员交流机制,扎实解决当地民众关心的难题,提升共建国家人民幸福感。
逯新红表示,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精神内核,应加大对艺术节、电影节和体育赛事等文化交流活动的支持力度;推进教育领域深度合作;鼓励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社团互动,尤其是加强青年交流,利用社交媒体等新渠道,增进民间互动,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万喆建议,通过商建双边机制加强沟通对接,与共建国家建立贸易畅通工作组、投资合作工作组、服务贸易合资机制。深入推进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同更多国家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充分发挥重要平台的“窗口”作用,继续办好进博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中阿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等,支持更多共建国家加强合作、深化交流。(来源:经济日报,本报记者 孙昌岳) 【编辑:周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