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5:26:47 来源: sp20241105
新华社兰州/比什凯克3月31日电 通讯|再走古丝路 探求融汇东西方文明的“道”
新华社记者金学耕 何问 张文静
公元前126年,一位历尽沧桑的中年人回到故土长安。他衣衫褴褛、形容枯槁。距离他离开这里,已经过去了13年。
他就是公元前139年手持节杖出使西域的外交家张骞。回望归途,伟大的丝绸之路便从他的眼眸深邃处向西延伸开去。
此后,这条连通中西的干线上,商旅不绝于途,使者相望于道。多元的文明随人群涌动,在古道上交汇涤荡出绚烂涟漪。
甘肃省地处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从省会兰州出发一路向西,可见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古城呈串珠状分布在古丝路沿线。
走进这些古城中形形色色的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藏品借助现代化声光电技术,立体再现了丝绸古道的繁荣昌盛:展陈的古代文献中,不仅有汉简典籍,还有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梵文、西夏文文献;展览的器物中,不仅有出自中原地区的丝绸,还有印度的香料、波斯的织锦、罗马的玻璃器皿,以及东罗马的“金钱”、萨珊波斯的“银币”;展示的雕塑、砖画中,不仅有中原人,还有很多高鼻深目的粟特人、波斯人、希腊人……
位于敦煌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无疑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集大成者。公元4世纪至14世纪,洞窟营造千年不绝,现存的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精彩纷呈,体现着文明的多元。
营建于西魏的莫高窟第285窟,是莫高窟最早有纪年的洞窟,也是一座“万神殿”。壁画中,有来自印度的飞天,有中国神话中的伏羲、女娲,有道教的朱雀、玄武。壁画中的日神形象,就有古希腊的太阳神阿波罗、佛教的日光菩萨、婆罗门教的太阳神等诸多解读。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阿曼巴耶娃说,敦煌佛教文化达到的历史高度令人神往。佛教在中世纪早期从中国传入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地区,在楚河州碎叶古城遗址发掘的两座佛教寺庙遗迹就是例证。
“交流互鉴有助于增进不同文明的互相了解,促进不同族群的和谐共处,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正是有了古丝绸之路,东西方彼此拥抱开放,才造就了多元文明百花园的盛景。
眼下,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新时代深入推进。延续千年的交融之“道”,正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民心相通带来深远、积极的影响。
2023年10月中旬,从事鲜花贸易十余年的俄罗斯商人阿格耶夫第一次通过陆运将产自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鲜切玫瑰带回俄罗斯。他的玫瑰订单通过冷链车运输,经阿拉山口过境至哈萨克斯坦多斯特克口岸,最终到达莫斯科。
阿格耶夫表示,这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便利条件,他还希望与当地鲜切玫瑰生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逐步拓展,“一带一路”助力甘肃实现与世界的联通。如今,东南亚的热带水果和海产品、中亚的矿产品、欧洲的木材可以进口至甘肃;甘肃的苹果、洋葱等农产品和石棉、纯碱等工业品也得以远销中亚、南亚、东盟国家。
文化的纽带也日渐牢固。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后,国家间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合作仍在继续。
阿曼巴耶娃表示,与丝绸之路有关的一切对于吉尔吉斯斯坦来说都是热度很高的话题,她希望在文物保护方面与中国继续保持合作。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专家多次前往伊朗、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开展丝绸之路古遗址的考察和交流。通过联合考古等形式,敦煌文物保护技术逐步走向吉尔吉斯斯坦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古道悠悠,驼铃声仿若从未飘散。千年前随驼队而来的胡麻、胡萝卜、葡萄等早已在中国大地扎根,丝绸和瓷器上的东方美学始终在激发西方人关于中国的浪漫幻想。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道”,穿古越今,向未来绵延。(参与记者:赵宇、关建武、周天翮、张智敏)
(责编:曹欣悦、贾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