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2 03:24:14 来源: sp20241102
近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消费者在扫码消费时对广告设置的体验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弹窗广告在扫码消费的情景中普遍存在,超九成消费者认为弹窗广告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对这些广告表示不满意。
移动支付和扫码消费已深入大众日常生活,渗入餐饮、购物、旅游、汽车、超市等各行各业。从高档商场买东西到路边小摊吃饭,从汽车加油到菜场买菜,一个手机就可以搞定一切。然而,无孔不入的弹窗广告导致扫码消费流程变得繁琐、降低效率,广告内容也存在误导,令消费者苦不堪言。
“扫一扫”带来的便捷,却成了破坏消费体验的入口。有车一族或许都遇到过这样的烦心事:扫码缴纳停车费时,明明输入车牌号就可以付钱的小程序,却要跟页面中可能随时弹出的广告和“优惠活动”斗智斗勇。扫码消费中的弹窗广告推送不仅干扰了付款界面,直接影响支付的流畅进行,而且容易导致消费者的不满情绪并拖慢付费效率,弹窗广告出现过多过长还会破坏消费者选购商品或服务的体验,降低继续消费的意愿。
“福利”背后暗藏隐忧,面临信息泄露和诈骗等风险。一些弹窗广告的关闭按键只是摆设,用户点击后非但不能关闭广告,反而会进入新的广告页面。一些“红包提现”等弹窗内容诱导消费者下载APP或充值,这些“中奖”链接也有可能携带病毒,点击后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将被窃取,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巨大隐患。由于搜集证据难度大,消费者更是难以维权。
我国广告法第44条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近年来,相关部门多次针对互联网广告开展整治行动,并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在手机扫码消费等新兴领域,弹窗广告泛滥的问题像牛皮癣一样难以根治。
规范网络弹窗广告发展,需要多方合力。违规广告显然损害到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必须强化跨部门、跨区域协同监管,加大力度整治消费市场乱象。要充分发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着力解决互联网弹窗广告“以罚代管、一罚了之”和“屡罚屡犯”等突出问题;加大对涉事主体的处罚力度,对于屡教不改、反复出现问题的企业,必要时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健全公众监督投诉渠道,让消费者也成为市场监管的重要一环。
自律而正向的弹窗,也不至于让消费者谈广告“色变”。扫码消费中,广告设置需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与知情权,广告内容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误导或诱导消费。期待广告投放商在广告的商业化属性和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之间寻找到平衡点,科学规划弹窗广告的推送频次、表现形式和取消渠道等,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消费者正常的支付流程,并持续优化广告内容,譬如可以提供与购买品类、地点相关的优惠信息等。
只有坚持为消费者营造安心、清朗的消费环境,才能避免扫码消费让人“扫兴而归”。经营者除了要落实信息内容管理的主体责任外,还应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深耕消费者需求,用优质产品和贴心服务赢得消费者青睐,才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