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5:16:30 来源: sp20241114
近期,青年夜校在一些城市火热“出圈”,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参与。夜校火热并非偶然,而是一场终身学习供需两端的“双向奔赴”。
如今,夜校课程设置更加多元、贴合当代潮流。对于年轻人来说,在白天忙碌的工作结束之后,到夜校参加课程,不仅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经验,给个人未来成长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和机会,而且还可以通过充实的学习体验、自由的社交机会,满足个人对丰富精神生活的追求。
夜校为众多在职人员提供了新的学习机会,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提供了助力。
但是也应看到,当前,部分夜校的课程局限于艺术领域;一些夜校的教学安排延续学校教育的方式,灵活性不足。下一步,各地夜校需要更加关注适需性与普惠性,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夜校要通过“质”与“量”的提升,提高市民终身学习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首先,要推动相关学校、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向社会开放,创办多种类型的夜校,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性和实用性,提高教学质量,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学起来”的同时,能够学得好、学得有用。其次,要在“适需”和“引领”之间做好平衡,凝聚专业人士等各方合力,加大资源供给。再者,根据人群的不同需求,提供更加灵活的教学安排,例如多样化的课程时间、地点和教学方式等,还可以跟“学分银行”形成联动,将学习成果积累为学分,可用于抵扣日后学历教育的学分、兑换资格证书等。此外,还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科技手段,拓展网络直播、在线学习平台等渠道,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作者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本报记者吴月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01日 07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