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0:15:03 来源: sp20241105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 题:2023年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四大看点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今年1月至9月侦办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68.9万起;缅北向我移交3.1万名电诈犯罪嫌疑人;见面劝阻1389万人次,紧急拦截涉案资金3288亿元;起草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面对发案极多、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电诈犯罪,2023年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依法治理、多方联动、综合施策,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新华视点”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看点一:缅北向我移交3.1万名电诈犯罪嫌疑人
当前,以“工业园区”“科技园区”为幌子的超大犯罪集团盘踞境外,形成规模庞大的诈骗犯罪网络,成为打击治理电诈违法犯罪必须铲除的“毒瘤”。
今年9月以来,在公安部和云南省公安厅指挥部署下,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地公安机关与缅甸相关地方执法部门开展边境警务执法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打击行动。
缅北果敢自治区电诈犯罪集团重要头目明国平、明菊兰、明珍珍被成功抓获并移交我公安机关,明学昌畏罪自杀身亡,一大批境外诈骗窝点被成功铲除,10余名电诈集团重要头目被公开通缉……一系列措施狠狠打击了境外诈骗集团的嚣张气焰。
截至目前,缅北相关地方执法部门共向我方移交电诈犯罪嫌疑人3.1万人,其中幕后“金主”、组织头目和骨干63名,网上在逃人员1531名。
随着打击治理特别是境外抓捕力度加大,今年1月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电诈犯罪嫌疑人3.4万余人,同比上升近52%。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厅长张晓津介绍,近期政法机关对跨境电诈犯罪集团开展重点打击,大批在境外从事诈骗犯罪的人员集中被抓捕回国,今后一段时期起诉的电诈案件数量将呈持续上升态势。
境外抓捕也带动了一些地区电诈发案数的下降。海南省海口市从今年8月开始,发案数已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日均发案降至个位数;浙江省嘉兴市今年9月、10月发案降幅明显,日均发案从30多起下降到10多起。
“今年以来,电诈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17.6%,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同比上升5.6%。”内蒙古通辽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大队长王大伟说,公安部组织打击缅北涉我电诈犯罪,带动全市电诈发案数持续下降,抓获境外涉案嫌疑人数明显上升。
2023年8月26日,在缅甸仰光国际机场,5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被移交给中国警方工作组。 新华社发(中国驻缅甸大使馆供图)
看点二:依法对21.05万人次进行行政处罚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为打击治理电诈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撑。记者从海口市公安机关采访了解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出台后,当地电诈案件刑事强制措施率由去年的48%下降至33%,而行政处罚率由去年的5.8%上升至27%。
“行政处罚对那些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诈活动违法人员形成了有力震慑。”海口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黄岳文说。
一年来,公安机关依照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21.05万人次进行行政处罚,主要针对非法制造、买卖、使用GOIP、“猫池”等黑产设备,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账户、支付账户和互联网账号等为实施电诈活动提供支持或帮助,以及提供实名核验帮助和假冒身份开卡开户等违法行为。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措施,有效惩治了相关“黑灰产”违法行为;检察机关起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数量虽然仍高位运行,但上涨幅度逐步放缓。最高人民检察院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11.5万余人,同比上升近13%,涨幅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看点三:联合惩戒措施正在制定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有关规定,今年11月,公安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起草完成《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规定了金融惩戒、电信网络惩戒、信用惩戒以及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等惩戒措施,对于因实施电诈及其关联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惩戒期限为3年;经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认定的惩戒对象,惩戒期限为2年。
“惩戒办法征求意见稿列出针对哪些人实施惩戒、针对哪些行为实施惩戒,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公众清楚认知实施电诈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行为将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实现警示教育、预防犯罪的效果。”公安部刑侦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断卡’行动以来,一些诈骗窝点出现‘卡荒’,导致有人因利益诱惑,铤而走险出租出借出售个人银行卡、电话卡给电诈犯罪分子。”嘉兴市公安局侦查中心执行副主任孙伟认为,出台联合惩戒措施,将有助于社会诚信建设,警示因贪图利益出租出借出售个人“两卡”的人,防止他们成为电诈犯罪的“帮凶”。
为体现惩戒的适度性,征求意见稿规定,支付账户余额可以转出、提现,为惩戒对象保留一张非涉案电话卡等,保留惩戒对象基本的金融、通信服务,确保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
2023年12月20日,在河南省宝丰县城关镇东街社区红色物业服务中心,社区民警向居民介绍防范电信诈骗知识。 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看点四:协同治理、源头治理迈上新台阶
今年2月20日,昆明反诈中心接到群众举报称,自己可能接到一个诈骗电话。接警员立即将号码推送至中国电信昆明分公司进行查询。电信部门3分钟内即反馈了该号码的开户信息。同时,云南省公安厅也推送了一条固话线索,两个号码均指向昆明市呈贡区某酒店。昆明市公安局立即行动,抓获嫌疑人4名,查获GOIP设备3台,路由器3台。
“得益于公安机关与电信、联通、移动公司等企业建立涉诈电话线索快速核查工作机制,我们可争取用最短时间发现和铲除非法窝点。”昆明反诈中心民警熊孟说。
为应对不断迭代升级的电诈新伎俩、新手段,各地区各部门加强协同治理,不断探索新战法新技法。
从全国层面看,一年来,源头治理不断深化,整体合力不断加强: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源头管控问题突出的8个涉诈重点地区实行动态挂牌整治;工信部压实企业反诈责任,先后组织开展5批次检查,涵盖全国22家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中国人民银行加强行业监管,先后对17家机构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压实机构主体责任……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法制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天昊认为,一年来,打击治理工作的跨领域、跨部门交叉合作走深走实。今后,构建长期、持续的协同治理机制,对于不断适应犯罪手段的演变和升级,预防、遏制电诈违法犯罪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记者熊丰、刘硕、王研、刘懿德、刘邓)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