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成就述评之五:以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答好新时代命题

发布时间:2024-11-09 12:34:36 来源: sp20241109

  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殷切期盼的“国之大者”。教育系统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日前,教育部新媒体矩阵推出“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专栏,展示教育系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

  今天,“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专栏之“六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成就述评”系列推出第五篇《以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答好新时代命题》,一起来看——

  以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答好新时代命题

  ——六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成就述评之五

  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六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积极谋求更高质量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成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面对新时代对教育对外开放提出的新要求、新需求、新使命,中国教育正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

  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对外开放开新局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时代越是向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就越发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于教育而言,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是在全球集聚人才和资源、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重要推动力和必然选择。

  走在最前端的,是教育规划、行动战略的纷纷出台。以顶层设计为先导,《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等重磅文件陆续印发,教育对外开放总体布局不断优化。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再次成为关键词。

  放眼国际,我国教育的“朋友圈”正逐步扩大。

  同183个建交国普遍开展了教育合作与交流,与5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深入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加强同共建国家教育领域互联互通。

  成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启动“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实施“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深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教育交流合作,支持建立金砖国家数字教育合作机制等,点面结合的区域教育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回望国内,教育对外开放高地建设不断提速。教育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支持长三角地区打造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和国际人文交流汇聚地,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与北京市、上海市合作设立“留学人才回国服务示范区”,支持中西部和东北立足区位优势扩大面向周边国家的教育开放……

  引导高校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双一流”建设,依托国家公派留学助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支持组建国际高校联盟,参与国际学术组织,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领域、跨国界的科研合作……教育对外开放加快推进。

  举办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汇集中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创新资源,开展学术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合作,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截至目前,已拓展形成京、沪、赣、黑、吉、辽、陕、闽、新九地牵头,覆盖全国的协同推进格局。

  不断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总体布局,统筹规划、重点推进。六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教育是人文交流和对话的重要形式,也是传递、继承文明核心价值的关键形式。随着人文交流格局不断完善,中外“心联通”越来越紧,中外人文交流范围不断扩大,形式更多元。稳步推进落实“5年5万”倡议,启动落实“3年1万,欧洲翻番”倡议。在人文交流机制框架下,美国青年使者交流计划(YES项目)、知行中国、千校携手、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中俄同类大学联盟、中法百校交流计划、中南(非)职业教育联盟等教育品牌项目,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了正能量和暖力量。

  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为我们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提供了行动指南;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为我们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发展目标。

  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更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活力。

  教育部积极支持高校引进境外一流资源“强强联合”,围绕理工农医类及国家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2018年以来,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以上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473个,其中包含2所合作大学。目前,境内办学者中117所高校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占“双一流”建设高校总量的81.2%,境外办学者既包括综合实力强的世界一流名校,也包括在特定专业领域具有显著优势的高水平院校,理工农医类合作办学占合作办学总数的71%。

  在坚持高水平“引进来”的同时,高质量“走出去”的步伐也越来越快。

  “中文热”升温,体现中国温度。85个国家将中文纳入教育体系,推动中文进课堂,助力当地青年圆“中国梦”。以阿联酋为例,目前共有171所阿联酋中小学及幼儿园开设中文课程,7.1万余名学生学习中文,培养了大批热爱中国文化、对华有深厚感情的师生,已成为海外中文教育典范工程。

  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教育部会同外交部加强统筹谋划,稳妥推进海外中国学校建设。与阿联酋有关方携手努力,推动迪拜中国学校顺利落成。

  教育部坚持以培养高层次国际人才和知华友华国际人脉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健全来华留学生培养体系,规范来华留学生管理服务。如今的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留学目的地,“留学中国”品牌不断做大做强。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已进入第二个金色十年,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职教出海,与29个国家合作建设鲁班工坊,为当地青年提升学历层次和技术技能水平搭建了新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各国鲁班工坊建设累计为合作国培养学历学生9000多名,面向合作国开展各级各类培训2万余人次,培养了大量熟悉中国技术、了解中国工艺,认知中国产品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也带动了中国企业和优质产能“走出去”。

  吉布提总统盖莱表示,“鲁班工坊是中国送给吉布提最好的礼物”。泰国政府授予泰国鲁班工坊中方合作院校“诗琳通公主纪念奖章”。2024年2月,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专程考察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并予以高度赞赏。

  主动引领全球教育数字化发展,以开放的姿态分享中国在线教育成果,是努力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实现新突破的创新之举。“爱课程”和“学堂在线”两个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联盟。截至2023年底,平台向全世界大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了包含14个语种的1000余门在线课程,全球累计选课达100余万人次。依托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中国慕课走出国门,为世界作出中国贡献。

  中国教育走出去的变化和成果,体现了我国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也展现了大国的责任担当。

  潮起未落,风起扬帆。中国教育正迎风破浪。

  深入参与全球治理,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当前,全球治理和发展面临新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发布的报告《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中提出,教育作为一项公共事业和共同利益,各国要加强研究创新、全球团结与国际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的时代趋势,顺应互联互通的世界发展大势,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而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无疑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坚持以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多边组织的合作为抓手,积极参与全球治理。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系统阐述新文明观,开启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新篇章。彭丽媛教授应邀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积极推动世界女童和妇女教育事业发展。2018年以来,我国深入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大倡议、重要议程、重点计划,为全球人文治理作出中国贡献;积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切实支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等高级别国际会议等,围绕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国际热点和前沿议题,搭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形成了《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福州宣言》等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成果性文件;全面参与多边机制框架下的教育合作和教育援助,为应对全球共同面临的教育挑战、创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教育治理机制,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着眼未来,搭建数字平台,展现中国智慧——

  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第四届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会议通过的成果文件《北京共识》成为相关领域首份重要指导性文件;我国发起并成功主办2023年和2024年两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2023年聚焦“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共同探讨通过数字教育变革应对全球教育危机,2024年聚焦“数字教育:应用、共享、创新”,共同探讨数字教育的实践与创新,通过教育数字化促进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大会还成立了世界数字教育联盟,上线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版,积极推动全球数字教育变革与发展。

  2023年和2024年成功举办两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2024年通过联合国机构、二十国集团(G20)、亚太经合组织(APEC)、经合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平台,分享我国数字教育标准、规范和最佳实践;担任联合国儿基会“公共数字学习门户”项目全球牵头国家相关工作……一连串活动对积极发出数字教育的中国声音,主动讲好数字教育发展的中国故事具有重要意义。

  面向世界,参与核心议题,提出中国方案——

  围绕教育减贫、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等全球性议题,我国主办金砖国家教育部长会议、成功举办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大会、积极筹办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搭建全球性高端教育合作平台,为全球教育治理提出中国方案。

  深入参与《承认高等教育相关资历全球公约》《开放式教育资源建议书》《开放科学建议书》《人工智能伦理建议书》等一系列重要国际规则制定工作,与该组织合作起草并发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程报告》,为全球人文治理作出中国贡献。

  为推动全球教育公平,与教科文组织于2015年合作设立女童和妇女教育奖,与此前双方合作设立的孔子教育奖、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奖等在保障受教育权,特别是女童和妇女受教育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产生良好示范激励效应。数据显示,迄今已有17个国家的项目获女童和妇女教育奖,32个国家的47个项目获孔子教育奖,来自14个国家的24个项目获得文晖奖。

  为提升全球教育质量,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连续实施三期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托基金项目,惠及12个非洲国家、3万多名教师和1万多名非洲青年,在支持提升非洲教师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项目国欢迎。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设立长城奖学金,30年来资助700多名发展中国家青年学生学者赴华学习和研究。

  聚焦发展,勇担国际角色,展现中国力量——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203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议程实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担任该行动指导机构——2030年教育高级别指导委员会成员,我国代表还担任2030年教育监测指标技术合作组和教师工作组等工作机制成员。怀进鹏多次出席委员会会议,参与制定全球教育议程,推动全球教育变革,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STEM教育成为撬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杠杆。202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2届大会通过了在中国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的决议,标志着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首次落户中国,意味着双方合作进入新阶段,彰显中国大国担当。新的研究所必将汇聚全球智慧与力量,推动STEM教育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加速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面向未来,中国教育将继续敞开胸襟,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世界美好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文字 | 张欣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