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降的尖兵

发布时间:2024-11-09 12:12:24 来源: sp20241109

云端之上,一声响亮的“背伞”口令,让机舱内气氛瞬间紧张了起来。

几分钟后,黄继光生前所在连队——被授予“模范空降兵连”荣誉称号的空军某旅六连官兵,在无气象资料、无空中引导、无地面标识条件下进行伞降。

飞行高度逐渐下降,考验接踵而至。回传参数显示,机舱外合成风速接近跳伞极限……

“风险加倍,还跳不跳?”在“新时代奋斗观”大讨论活动现场,观看六连几年前的这段训练视频,记者的心不由地揪了起来。画面中,六连官兵用行动作出有力回答——随着舱门打开,他们接续从千米高空奋力一跃。

画面切换,是上甘岭战场惊天动地的奋力一跃——危急关头,黄继光在全身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舍身堵枪眼,为部队反击开辟了前进通道。

2014年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期间,习主席接见该连时任指导员余海龙,对全连官兵表示亲切问候;去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习主席回信勉励六连官兵,弘扬光荣传统,砥砺血性胆魄,苦练过硬本领,努力锻造敢打必胜的空降利刃,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新时代新征程,强国强军前景光明,任务艰巨”“扛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认真学习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六连官兵意志愈发坚定、斗志愈加昂扬,他们郑重宣誓——牢记习主席嘱托,传承英雄血脉,定如一柄出鞘的云端利刃,制胜未来战场。

新时代的奋斗者,必须跑出加速度

采访中,该旅官兵告诉记者:“新装备形成战斗力,有一种速度叫‘模范空降兵连’速度。”

几年前,该旅成建制换发新装备,为空降兵部队战斗力转型蹚路。“模范空降兵连”接到先行先试重任,并在两个月后参加一场重大演训任务,为新装备形成战斗力作示范。

作为全军首家换发该型新装备的部队,六连需要完成从摩托化向机械化、合成化、信息化的快速转型,面临的挑战十分艰巨——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教材可用、没有人才储备,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一场时间争夺战,由此打响!

“宁可少睡两小时,训练进度不推迟。”走进该旅野外训练营地,一幅巨大的标语映入记者眼帘。下方,悬挂着一块醒目的倒计时牌,上面的数字业已归零。六连干部廖永恒说,标语和倒计时牌见证了他们艰苦奋斗的攻关历程,被旅队保留至今,用以激励全体官兵。

望着标语和倒计时牌,廖永恒和他的战友仍能感受到昔日那份炽热的紧迫感。

为了圆满完成任务,六连官兵把铺盖搬到条件简陋的训练场安营扎寨,以奋斗姿态迎接新装备大考——

奋斗的人,每一天都是“算”着过的。两个月,被细分成一个个具体的数字,每天要完成的工作、每名官兵要达到的指标,人人心中有数。

奋斗的人,每一天都是“掰”着过的。两个月,全连吃住在训练场,与新装备作伴,一天当两天用,装备、场地、教练员等资源被用到极致。

奋斗的艰辛,很难用一笔描摹。两个月后,六连官兵驾驭新装备亮剑沙场,实现了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目标,创造了“‘模范空降兵连’速度”。

“我们就怕完不成任务,给老班长抹黑!”回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六连官兵百感交集:在新起点上奋斗强军,必须跑出加速度。

“老班长”,是六连官兵对黄继光的敬称。六连有一个整洁的空床位——那是老班长的床。每天,“黄继光班”战士都会将其整理得干干净净。

黄继光的铁血精神和战斗作风,已经深深融入六连官兵的精神血脉。

装甲技师、一级上士朱建磊军事素质过硬,曾多次在比武竞赛中力压群雄。这两年,他却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越来越不够用。

“信息化装备快速迭代,加速了能力素质的更新,不再有‘常胜将军’!”朱建磊深刻感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已成为现实的紧迫课题。为了跟上部队转型步伐,他每天都在努力“奔跑”,向专家学、向书本学、向战友学,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练就新本领。如今,他已精通3门专业技能。

今年初,六连又挂出一块倒计时牌,奋力向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冲刺。

倒计时牌每一次翻动,都拨动着官兵的心弦。大家的状态,就像当初创造“‘模范空降兵连’速度”时那样,弓满弦张、加速奔跑。

采访中,该旅政委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六连官兵学习、训练积极性太高,经常加班加点,使得旅里不得不出面制止他们“开小灶”,保证大家有充沛精力参加第二天的训练。

如此有画面感的奋斗故事,让记者不由想起那段训练视频中,从云端一跃而下的那群官兵。

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是军人最美的奋斗姿态

“从来没被打得那么惨过!”虽然过去了大半年,但六连一级上士刘昌坤聊起那几次红蓝对抗训练时,依然心绪难平。

为了迎接上级组织的某重大演训任务,六连主动邀请旅教导队开展红蓝对抗训练。六连官兵没想到,连队一周之内7战皆败。

让刘昌坤耿耿于怀的是,蓝方全程不按规则出牌。一次被判战败后,他与几名战士不服气,找到裁判理论。裁判带他们走进一个院子,刘昌坤一看,那些打扮成老乡模样的人,居然是蓝方侦察排的战士。

事后大家才知道,打破规则的是自己连队的两名主官。

据教导队干部毛铭芷回忆,六连连长和指导员在对抗训练展开前一起找上门,不但自请加上“电子干扰”等特情,还要求“解锁”蓝方所有限制条件。

“空降兵的战斗模式,就是孤军深入、背水一战!”六连一名主官说,我们只有比对手更快一点、更强一分,才有可能在空降突袭行动中占得先机。

对抗训练,屡次失手,充分暴露了连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每天对抗训练结束,他们立即组织官兵进行检讨式复盘,再展开针对性训练。

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逐渐成为六连的训练常态。在随后的训练中,吃过“大亏”的六连官兵技能越练越熟练、本领越练越过硬。几个月后,上级组织大项演训活动,该连没有依托、没有外援,8天7夜激战6场,一次次出“敌”不意、攻“敌”不备,圆满完成任务。

不久前,该旅组织班战术考核,六连成绩遥遥领先。六连主官事后了解到,有一个班派战士提前勘察了现场,他们严厉批评了这种做法。有战士不理解,这场考核将计入年度训练成绩,对单位荣誉非常重要,他们不过是打了一个“擦边球”。连队党支部随后决定统一思想、开展整改。

“有问题很正常,但不能藏着掖着。要学会在行进中整队,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心态。”连队一名主官坚定地说,“提前勘察现场就是变相作弊,我们决不允许!”

采访期间,正赶上连队组织班组对抗训练。按照规定,对抗双方可以在战斗区域内自由“交战”。记者看到,官兵在战斗中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大家综合运用多种战法,进一步检验战斗本领。

“在我们连,没有‘常胜将军’,大家在对抗中各凭本事。”作为连队的尖刀班,“黄继光班”在对抗中吃了几次“败仗”,班长赵宁宁感叹,“对手逼着我们进步,不努力奋斗不行啊!”

与对抗训练同步展开的,是一场场“新时代奋斗观”大讨论。走下训练场的连队官兵,认真对照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当面锣、对面鼓地给对手“挑刺”,查摆出攻防模式套路化等积弊,深挖战斗力标准树得不牢、战斗精神有所弱化等问题,不少官兵直言“惊出一身冷汗”。

讨论中,连队开展“传承黄继光英雄精神,争当新时代最美奋斗者”主题活动,号召官兵“学习黄继光、争当黄继光、成为黄继光”,不断兴起实战实训、精武强能的热潮。

“第一只是合格,打赢才是标准。”连队电子显示屏上,这句标语正滚动播放。六连官兵说,对打赢的极致追求,才是对黄继光老班长最好的致敬。

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还是牺牲和奉献

六连官兵夺回的某险难课目“首创奖”证书,如今被摆放在旅机关的显眼位置。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该旅旅长向记者介绍,在一年一度的重大演训中,上级对基层部队的战法创新成果进行检验。其中最具实战价值的项目,才有资格获得“首创奖”。

获奖的新战法,这位旅长早在上级机关任职时就想到了,但当时经过评估后感到风险较大,便搁置了下来。

“盯着战斗力奋斗,就要敢于走别人不敢走的路,啃别人不敢啃的‘硬骨头’。”六连官兵得知旅长手里攥着一个“好东西”后,如获至宝。这个当年被搁置的战法,最终由六连从设想推向了演兵场。

大漠黄沙、长河落日,千里之外的西北某演兵场。六连官兵在某重大演训任务中展示了这项新战法的价值:飞机装载量明显增加,人装集结速度大幅提高。

旅长告诉记者,六连本来没必要冒险。那次演训,他们只要顺利完成任务就能取得胜利。相反,如果任务中出了纰漏,不但露不了脸,还会砸牌子。可连队官兵态度坚决:“只要能提高战斗力,即使冒险也值得!”

“空降兵的训练如同在‘刀尖上跳舞’,空降兵的战斗方式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始终把老班长作为奋斗的榜样,无惧风险挑战。”谈起这些年来的经历,六连官兵眼神中满是兴奋。

一次演练,伞降现场气象条件骤变。二级上士张策在降落时,被一股强风狠狠“拍”在地面,一阵剧痛让他几乎晕厥。张策顾不上查看伤情,艰难地爬到“战位”,投入战斗。张策的事迹在演训场上传开后,大家纷纷夸赞他是“黄继光式的好战士”。

“不上英雄榜,便上烈士碑。”抗美援朝时六连先辈们说过的这句誓言,记者不时听六连官兵说起。记者不禁感慨: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还是牺牲和奉献。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黄继光传人,始终保持着“舍身堵枪眼”的那股子血性。

率先在空降兵部队完成某大型运输机和某新型伞“三门四路”跳伞任务,率先实现整建制“三无条件”下空降空投……党的十八大以来,六连取得我空降兵部队训练的多个“首次”。

走进六连荣誉室,最显眼的莫过于那尊“特级英雄黄继光”半身铜像。

每逢连队执行重大任务,六连官兵都要在老班长的铜像和被授予荣誉称号的锦旗前宣誓。指导员在队伍前大声问:“假如今天就战斗,我们准备好了吗?”官兵异口同声回答:“发扬黄继光英勇献身精神,誓死完成任务!”

走出荣誉室,记者耳边又回响起六连那句震撼人心的口号——

“如果有一个连队参战,希望是我们连!如果有一个架次跳伞,希望是我的架次!如果有一个人作出牺牲,希望是我!”

朝着新目标奋斗,既要比训练强度,更要比创新速度

防御纵深地带,蓝方布设了大量防御工事、混合雷场和反坦克壕等障碍,并配以高科技监控手段。面对即将打响的战斗,蓝方信心满满:“一只鸟儿都别想飞进来”。

担负红方突击分队的六连,任务是孤军深入、直插“敌”后。他们将如何突破蓝方防线?

出人意料的是,战斗还未打响,蓝方的增援部队已经集结,六连如果不能迅速突围,不但完不成任务,还有可能被对手“包饺子”。

然而,战斗进程超乎寻常:联合火力打击,既打顽“敌”、又阻“敌”援,给六连破障攻坚争取了大量时间;无人机等装备的应用,极大减少了人员“伤亡”。

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幅崭新图景:从平面到立体,从有人到有人与无人相结合,一体化、智能化战争的即视感扑面而来。在这支朝着未来战场突击前进的英雄连队身上,我们真切地看到:未来已来!

“黄继光老班长如果看到现在的场景,一定会为我们感到高兴。”眼前的一幕,让曾任该连指导员的余海龙感慨万千。

对抗结束,还有一群人活跃在训练场上——在连长带领下,“党员攻关组”正在对训练中暴露的问题、总结的经验进行专攻精练、反复验证。

“连队党员骨干研战谋战的劲头,像无声的号角,催促着大家加速赶路。”大学生士兵王耀武感慨道,去年,六连承担了旅里“无人+”试训任务,党员骨干每天忙得连轴转。

白天训练,晚上梳理总结经验成果;晚上有了新想法、新点子,白天立即展开研练。那段时间,一批新战法训法从这里走向演兵场,成为空降兵战斗力转型的助推器。训练场上,留下了六连官兵拼搏奋斗的坚实足迹。

刚才的训练中,一级上士马才茂的表现最为抢眼。一名战士告诉记者,马班长经常把自己“焊”在训练场,至今已摸索出多种战法训法。

作为全旅响当当的训练尖子,这些年,马才茂带领“黄继光车组”,多次在重大演训中当尖刀、打头阵。然而,旅里开展“无人+”训练探索后,马才茂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感——一次训练,无往不利的传统战法竟在新的对抗场景下失效。

“朝着新目标奋斗,既要比训练强度,更要比创新速度。当前,强国军队都在无人化、智能化方向上用劲发力,我们等不起、慢不得。”旅领导的复盘检讨,激起了马才茂的斗志:“作为新时代黄继光传人,必须深钻苦研新型作战力量运用特点,提高新质战斗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面对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思想上的掉队最是致命,绝不能落后。“要跟上这种变化,就得对自己狠一点。”火力引导员、二级上士陈志明深有感触地说。

在陈志明的左手上,虎口位置一块尚未愈合的伤疤赫然在目。前不久,陈志明在培训中不慎被某型装备伤到手掌,到卫生队包扎处理后,随即又投入训练。他说:“现在是学习最吃劲的时候,缺课就会掉队。”

“一觉醒来怕落伍”的马才茂、“一天不学怕掉队”的陈志明……六连官兵火热的奋斗状态和强烈的紧迫意识,令记者心头一热:对未来战争制胜机理的深刻理解,让这群英雄传人朝着“新高地”奋力冲锋,决心抢在对手前面占领制高点。

此时,部队在训练场上集合完毕,豪迈的歌声随之响起——

“写封信给黄继光,问问他那一刻怎么想,我想他一定会告诉我,这才是男人的胸膛……”(田赓元 张科进 卢东方 刘敏)

(责编:薄晨棣、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