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学党史|瞿秋白囚室外,那株石榴树已亭亭如盖

发布时间:2024-11-19 02:22:12 来源: sp20241119

   中新网 长汀8月29日电(刘越)当你站在瞿秋白生前被囚禁的小屋中,透过窗柩向外望去时,能看见一棵石榴树。

  石榴树长在小院里,小院被围在高墙里,高墙上是四角的天空——这样单调又乏味的景象,瞿秋白看了41天。

  他看不到,亦想不到,天那边郁郁葱葱的山岭,将成为自己的“归真之地”。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罗汉岭就义,年仅36岁。

  斗转星移数十年,八闽大地换了人间。那株囚室外的石榴树,今已亭亭如盖。

瞿秋白囚室外的石榴树。刘越 摄

  “此地甚好”

  当“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路上学党史”采访调研团走进瞿秋白烈士纪念园的这一天,长汀下起了小雨。

  细雨涤尘,罗汉岭上,松柏更添新绿。青山凝碧,林海奔蹄,高达30余米的瞿秋白烈士纪念碑默然矗立。采访团成员们在碑前肃立默哀,鞠躬致敬这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先烈。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刘越 摄

  “瞿秋白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瞿秋白文学院副院长杨秋明对瞿秋白的评价简短而有力:“他是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一个人,真实而坦荡。”

  瞿秋白曾担任《新青年》等刊物主编,编译多部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撰写发表大量政论文章,也曾主持召开八七会议,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重要贡献。少年觅渡,传播真理;不凡生涯,文坛巨匠;苏区岁月,从容就义……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便如同他所书的《江南第一燕》:万郊怒绿斗寒潮,检点新泥筑旧巢。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瞿秋白烈士纪念馆内,讲解员向采访团成员讲解瞿秋白生平。刘越 摄

  何其恣意,何其洒脱。这份从容不迫,甚至维持到了就义之时。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军逮捕。在狱中,他选择了死,而拒绝了降。

  1935年6月18日,他在中山公园凉亭完成行刑前的最后一餐——据彼时的天津《大公报》记载,瞿秋白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并称: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

  “行刑前,国民党问瞿秋白还有什么要求。瞿秋白说,他用大脑思考,不要打他的头;他一辈子都不会向他不信任的信仰屈膝,所以他不会下跪。”

瞿秋白烈士就义处。刘越 摄

  杨秋明告诉记者,用餐结束后,瞿秋白唱着《国际歌》,在士兵的押送下徐步赴刑,行至罗汉岭下一片草坪上,他环顾四周,但见绿水青山,便盘膝坐下,微笑对刽子手说:“此地甚好。”

  枪声响起,瞿秋白饮弹就义,年仅36岁。

  “中国的豆腐,世界第一好吃”

  2024年的罗汉岭,再无枪声,只有鸟雀啾啾清啼。举目往另一方向眺望,一片厚重沧桑的古建筑群隐没于高楼大厦之中。

  采访团驱车前往,“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该地今为长汀县博物馆,古为汀州试院,是汀州历史上极具象征意义的古迹。它是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隆重召开的地点,亦是后来瞿秋白的被囚地。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刘越 摄

  瞿秋白在此处的一间小屋内被囚禁了41天。踏进囚室,顿觉狭小逼仄。摆下桌椅板凳并一张床后,屋内几乎没有多余的活动空间。六月的长汀阴雨连绵,坐在简陋的木桌前,借着窗外微弱的天光,身陷囹圄的瞿秋白,写下许多荡气回肠的狱中诗:

  “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瞿秋白囚室内的书桌。刘越 摄

  同时,他的遗作《多余的话》亦诞生于此。而该遗作最后一章的结尾,十分耐人寻味: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永别了!

  对此,长汀县党史方志室主任王英解释道:在长汀的囚室里,因罹患肺结核,瞿秋白经常吃豆腐,他感觉长汀的豆腐很好吃。而“中国豆腐世界第一”这句话,其实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爱惜与留恋。

  “他是珍惜生命的,但为了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社会,他愿意牺牲自己的性命。这种中国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品质。瞿秋白的肉体是在长汀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永存。”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一介书生,温润如玉,却在敌人的屠刀下傲骨铮铮,令人惊叹。就连瞿秋白之女瞿独伊也曾说过,“我始终不明白,儒雅的书生和壮烈的革命者,哪一个是我的父亲。”

瞿秋白囚室陈设。刘越 摄

  蜡烛即使燃得再久,有的人也宁愿选择做惊天动地的闪电。人固有一死,在那个澎湃着红色热血的年代里,瞿秋白不愿轻于鸿毛,因而他与无数弃笔从戎的书生一同,走上了那条重于泰山的道路。

  好在,群众不曾忘却他;好在,他并不孤单。如今硝烟散去,后人逐梦的步伐却从未停歇,他们沿着先辈的足迹,在新时代新长征的道路上奋力前进。

  “让瞿秋白短暂的生命无限延伸”

  “长汀有一条江,有一座城,有一个人——江是汀江,城是汀州城,人就是中国共产党伟大领导人之一,瞿秋白。”

  王英告诉记者,每年的6月18日,长汀的干部、百姓们都纷纷自觉、主动地拿着鲜花,去瞿秋白的纪念碑前鞠躬致敬,大家伙儿打心眼里崇拜他。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刘越 摄

  不仅如此,近年来,长汀县在传承和弘扬瞿秋白精神的道路上,作出了许多努力。据杨秋明介绍,当地常态化开展相关爱国主义教育,每年来长汀接受学习、熏陶、教育的游客,加上中小学生研学,人次可突破百万;此外,每年在清明节、瞿秋白就义纪念日等重要的日子里,当地党校、革命纪念馆、瞿秋白文学院等会定期联合举办纪念活动。

  “我们还常态化创作出了一批文艺作品,比如编辑出版的书籍、连环画,让一些课本剧、情景剧进校园、进研学基地。明年是瞿秋白同志就义90周年,我们现在已经在策划开一场研讨会,举办一系列的纪念活动,让瞿秋白短暂的36岁的生命无限延伸,让他的精神在我们长汀这块他安息的土地上继续发扬光大。”

  不必等到未来,在采访团调研参观的时刻,瞿秋白的事迹就已触动了成员们的心灵。瞿秋白烈士纪念园中,瞿秋白雕塑后那行掷地有声的话,“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让来自厦门大学的学子吴淑敏深受感动。

瞿秋白烈士纪念馆内的瞿秋白雕塑。刘越 摄

  “在他的青年时代,他立志要‘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从此他义无反顾地走上救国救民的革命征途,献出了宝贵生命。当我读着这句话时,我感受到了这句话中蕴含的强烈使命感。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情怀,让我深感敬佩。”

  而在瞿秋白关押处,那棵石榴树则吸引了另一位高校学生代表郑彬的注意。他感慨道:这棵石榴树只开花不结果,象征着瞿秋白如花般纯洁高尚的人格,更寓意着国民党反动派对其的威逼利诱终将“无果”。

  “在革命道路上,牺牲了千千万万的‘瞿秋白’烈士,我想对他们说,正是你们的英勇无畏,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会永远保持一颗感恩的心,铭记历史,继承你们的遗志,敢于担当,不断前行,以实际行动,为早日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理想而不懈奋斗。”

  稚气的少年在石榴树下许下理想的同时,一位父亲牵着牙牙学语的女儿跨过石板路。他不厌其烦、一字一顿地教着:“瞿秋白,瞿——秋——白。”

  “瞿秋白,瞿——秋——白。”

  少年的心声、父亲的低语与孩子的欢笑在那座曾寓意“绝望”的院落上空回荡。雨停了,有风自由自在地吹过,石榴树叶片哗哗作响。(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