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随笔丨全面深改的故事:一江十年进

发布时间:2024-11-18 23:34:53 来源: sp20241118

  人类文明,自古沿江河而生。新时代,江河畔,新的生态文明故事,挺多。

  新安江,由安徽黄山发源,入浙江千岛湖,终汇于钱塘。本世纪初,新安江污染加剧。2011年,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浙江、安徽两省要着眼大局,从源头控制污染,走互利共赢之路”。由此引领出一段持续推进十多年、“改革味”浓郁的绿色故事。

  2012年起,经国家有关部门“撮合”,上下游两省达成“对赌”协议,即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两省各拿出1亿元,考核新安江省界断面水质,若达标,下游给上游钱;若不达标,上游给下游钱;中央财政则直接拿出3亿元支持上游。

  至今,两省已完成三轮试点,去年起进入第四轮。上下游同心协力,新安江水焕然一新。

  改革从来不易。“新安江模式”从无到有,一路攻坚克难。

  起步之初,最大的难点,是从理念与机制上,构建经济与生态的关联,上游与下游的关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宏阔而又具体,引领上下游的人们重新看待彼此:上游认识到,转变发展方式,既让下游受益,也是自己的必需;下游认识到,上游守土有责,受益者也应出力;上下游共同认识到,这个事得一起干。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这样——理念一变天地宽,思想引领至关重要。“跨省”,原来是难题之源,现在成为合力之源。

  对新安江人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框架,没有现成的教科书。迄今为止已完成的三轮试点,步步创新,步步攻坚——

  第一轮三年,建立了明确的水质考核补偿机制。但评价指标还较为单一,上游付出巨大成本却补偿有限。第二轮又三年,提高资金补偿标准,健全水质考核标准,探索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变。但补偿制度的灵活度仍然不足。第三轮再三年,探索基于货币补偿的多元化、社会化、长期补偿方式,黄山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上下游关系已“基于水,又超越水”。

  第四轮这三年,两省正着手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进一步向资金、产业、人才多元补偿新模式升级,“一水共护”走向“一域共富”。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这样——没有哪一步可以一蹴而就,在改革深水区,唯有咬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走起来是硬道理。

  比解决“跨省”之难还难的是,如何破解生态产品的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一句话,生态有价,这个“价”怎么衡量、怎么变现?

  新安江边的老百姓,从一个小超市里,找到了“初体验”——捡到垃圾,可直接到“生态美超市”里换钱、攒积分。一个中等规模超市的垃圾收集量,相当于3名乡村保洁员的工作量,运行费却只相当于一人的年工资。

  小账背后更有大账。新安江边的改革者们,尝试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大家慢慢在“GDP”之外,熟悉了另一个词——“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他们构建起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林权、水权、水排污权、农房使用权等,都有了交易平台。他们打造生态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丰富提升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换算公式、变现通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新安江,逐渐“有颜、有值、有价”起来。生态补偿的“新安江模式”,已向全国推广,在15个跨省流域、19个省份延展生长。总书记的最新要求——“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真正让保护者、贡献者得到实惠”,正在全国的改革一线铺开。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这样——顶层有谋划推动,基层有尝试探索,改革“尖兵”从来都不孤单。一点进,全局活;牵一发,动全身。

  今年5月,黄山与延庆、承德、大兴安岭、湖州、南平、烟台、怀化、桂林、商洛等10个地区,被列为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试点要求,探索更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国家开展跨流域、跨行政区域和省域范围试点夯实基础。

  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立于潮头的新安江人,还有更难的题目要去回答。

  (央视新闻客户端 文丨总台特约评论员 杨禹)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