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拍”交通违法 “朝阳群众”最踊跃

发布时间:2024-11-17 04:35:47 来源: sp20241117

  “随手拍”交通违法“朝阳群众”最踊跃

  北京近一年来加塞并线违法行为同期下降近四成

  为积极回应市民群众参与交通管理的意见需求,进一步拓展交通诉求反映渠道,2020年8月,北京交管部门开发上线了北京交警“随手拍”投诉受理平台,全项接收机动车交通违法及信号灯类问题投诉,提升首都交通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今年8月,北京交警“随手拍”投诉受理平台迎来上线已满四年。四年时间里,“随手拍”全项接收机动车交通违法及信号灯类问题投诉,注册用户达613万,累计收到投诉线索1103万条。“随手拍”已成为群众监督不文明交通行为、反映交通设施故障缺失的重要渠道。

  每月新增5万用户

  30秒两步完成投诉

  北京交警“随手拍”是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开发的违法行为举报平台,市民群众可通过“北京交警”微信公众号、北京交警App和北京交警随手拍小程序等平台进入,对违法行为进行拍摄和举报。

  北京公安交管局为民服务中心负责人杜昕介绍,在研发“随手拍”过程中,交管部门充分考虑群众的手机操作习惯,不断优化“随手拍”功能,健全工作机制,让群众可以更便捷地反映交通诉求、参与城市交通治理,平台用户群体不断扩大。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点进“随手拍”小程序,对准路面车辆拍摄,发现其能自动获取拍摄时间、地点、车辆号牌等信息,只需拍摄和上传两步操作,30秒内即可完成投诉。

  据介绍,运行以来,“随手拍”持续开展系统功能升级,开通了投诉结果反馈、历史记录排名、交通设施投诉等功能,优化了拍摄清晰度、“保持30日登录状态”等设置,投诉界面更方便快捷。

  据北京交管部门梳理,目前,“随手拍”每月新增用户5万人,日均接收投诉7500起。在“随手拍”收到的交通违法线索中,市民群众对违法停车,违法占用应急车道、非机动车道、公交车道,以及遮挡机动车号牌5类交通违法行为最为反感,投诉也最为踊跃。

  从区域分布来看,“朝阳群众”对身边的交通乱象关注度最高,也是投诉热情最高的群体,人均投诉量达1.2起。此外,西城、东城、海淀、丰台和通州等地群众热情也较高。

  踊跃投诉违法行为

  第一时间响应处置

  在“随手拍”收到的1100多万条投诉里,网友“飚车的蛤蟆”“成绩斐然”——这位“金牌”用户在4年时间里上传了5000多条违法线索投诉。

  几年前的一次偶然举报让其一举成名。“当时我在西二环行驶,车道比较拥堵。一名在应急车道快速行驶的司机想要加塞进入最外面的车道,最外面车道的司机不让他,他就用车身挡着对方,别着人家的车头行驶了一段距离。”“飚车的蛤蟆”说,自己在车里看着气愤,没想到,这名司机在超车的那一刻还亮出一根“狼牙棒”向阻挡他的司机挥舞。

  该司机的加塞过程被“飚车的蛤蟆”的行车记录仪拍下,回家后,他将视频导出来并上传到网上。一周后,交管部门涉车案件侦查专业队的民警将赵某查获,并起获了“狼牙棒”——一根废弃的擦车掸子把手。几项违法行为并罚,赵某被处罚款、记分和拘留。

  举报的正向反馈激励了“飚车的蛤蟆”。此后,他通过微博、欣欣警官信箱和微信公众号等各种途径,向警方举报了大量交通违法行为。他平均每天要通过“随手拍”平台举报三四条违法信息,他的电话也经常收到来自交管部门的反馈信息。“您举报的线索已经核实,违法人已被依法处理。”这样的声音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杜昕说,“随手拍”平台运行以来,北京交管部门对群众投诉内容达到证据要求、形成完整证据链的577.6万起投诉线索,均依法录入非现场执法系统;对未能直接录入非现场执法系统的重要线索,会逐一开展核查取证,其中,确定违法车辆,传唤当事人予以处罚的达3.2万起,其中涉及伪造变造号牌、假牌、套牌等交通违法行为有1万余起,有300余名严重违法行为人被拘留。与此同时,对于反映的涉及信号灯故障、标志损坏、标线缺失、护栏移位等交通设施问题,交管部门均第一时间响应处置,修复了各类交通设施故障近9000处。

  引导群众有效投诉

  精准管理交通秩序

  据了解,“随手拍”平台目前能够达到快速高效精准反应,通过系统反馈和专人反馈等多渠道向投诉人反馈处置结果。它会采纳每一起符合证据标准的线索,并对未被平台采纳的线索同步发送未采纳原因。目前,“用户建议”专栏已接收6万条使用建议,平台均安排专人逐条答复,这增强了交管部门与群众的良性互动,也能引导群众更有效地投诉违法行为。

  在交通违法线索未予以采纳的情形中,居于首位的是号牌、外观等细节不清晰不完整的线索。群众投诉视频、照片以及裁剪出的照片,应能够清晰辨认机动车车型、车身颜色、车牌号码,并能准确反映机动车违法的全过程和所在位置的显著地理特征。

  未予采纳线索中高居第二位的情形是投诉人在非安全状态下拍摄的线索。“‘随手拍’肯定不会鼓励这种情况,驾驶人不应在驾驶过程中拍摄,骑车人、行人尽量避免在行车道内拍摄,投诉时要优先确保自身安全。还有就是拍摄时长不足、证据不充分,从而导致证据无法被采纳的举报线索。”杜昕说,投诉人在拍摄时还应注意避免泄露自身面部、联系方式、车牌号码等隐私信息。

  精准治理交通秩序问题是“随手拍”的另一项重要功能。近年来,通过对平台投诉信息进行深度研判,北京交管部门系统梳理出群众反映集中的500余个存在交通秩序问题的点位,会同属地政府等相关部门,主动开展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突出秩序问题得到有效改观。

  不仅投诉人关心查处结果,“随手拍”平台的各类违法案例也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北京电视台“红绿灯”节目等媒体及“北京交警”新媒体平台累计对外报道了2400余起“随手拍”典型案例,通过“以案说法”开展警示教育。四年中,媒体报道北京交警“随手拍”相关信息18万余条,相关话题累计阅读1.5亿次,交通安全守法宣传教育成效显著。

  据北京交管部门统计,近一年来,非现场处罚占用应急车道违法行为较“随手拍”上线前同期降低38%,加塞并线违法行为较同期降低39%。

  “我们一直并将继续认真对待每一起群众投诉线索,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同时,不断推进‘随手拍’优化升级,积极拓展新功能,让‘人人参与,人人出力’的交通违法行为治理环境在北京逐步形成。”杜昕说。(本报记者 张雪泓)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