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网建设扎实 城市里子厚实(深阅读)

发布时间:2024-11-15 04:15:09 来源: sp20241115

  成都地下管网智慧巡检机器人。   图为天投集团提供

  成都地下管廊内景。   图为天投集团提供

  工作人员在管廊内巡检。   王永战 张耀川摄影报道

  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建设城市地下管网,强调这是城市的“里子”工程,“咱们中国传统都是要面子,实际面子里子要一起要,要更重里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网。

  近年来,成都积极建设城市地下管网,推动管线入地,建设智慧综合管廊,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既护好城市“面子”,又管好城市“里子”。

  ——编  者  

 

  周末下午,来到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华兴街特色街区的锦江剧场外,市民张阿姨环顾四周,以前凌乱的电线杆和各种线路“蜘蛛网”已经看不见了,修葺一新的剧场周围挤满了戏曲和茶饮爱好者。

  “前些年,这里的地上管线非常凌乱,遇到刮风下雨,还有线路擦出火花。”张阿姨说,如今,各种管线都“消失”了。

  变化与成都市近年来着力推进地下管网建设密切相关。成都入选国家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以来,地下管网规划、建设及管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管线入地  聚管成网

  说起以前的“蜘蛛网”,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城东供电中心运维检修部迁改项目负责人李晓枫没少为此担心。华兴街片区是老城区,树木高大,电线杆多。“2019年没改造以前,碰到刮风下雨,短路事故时有发生。”李晓枫回忆,当时,电线和通信线路都挂在电线杆上,形成“蜘蛛网”结构,不仅影响城市形象,还存在安全隐患。

  改变,源自华兴街特色街区项目改造。成都市锦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锦江区对华兴正街等10条街巷的电力通信设施实施迁改下地改造,投资3500万元建设电力地下排管和通信管道,让各种管线藏在地下。

  随着改造工程的实施,华兴街片区的60多根电线杆逐步“消失”,超过17公里的高压和低压电缆铺入电力地下排管。

  通信线路的管线入地同期开展。建设通信管道,原属各家通信公司的线路从电线杆上移到了通信管道里,电力和通信线路不再相互影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锦江分公司网络建维中心总监黄磊牵头负责华兴街片区的通信线路改造,见证了变化的发生。“我们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在小区安装光纤入户箱,彻底消除了楼栋单元门口线缆散乱、飞线等现象。”黄磊说。

  老城区因地制宜,优先采用小、微型管廊和缆线管沟;而在新城区,管廊则又有不同。

  来到位于成都市金牛区的IT大道地下综合管廊,高度超7米、宽度超8米的管廊包括5个舱室,集纳了燃气、雨污、综合、输水和电力等管道。“新城区管廊结合干线市政廊道,优先选用大中型管廊。这条管廊长度约5.7公里,设置了消防系统和各类智能监测设备。”成都市住建局城建处处长宋峰介绍,目前成都市已累计建成廊体249.76公里,其中投入运营廊体58.8公里,逐步实现聚管成网。

   智慧运行  智能检测

  新建的管网有哪些亮点?

  走进IT大道地下综合管廊的综合舱,舱室内,右边是为通信线路设置的金属盒子,光纤、通信电缆等在这里“入住”;左边,是为10千伏电压电缆设置的支架。

  “我们为管道设置了智能阀门,检测到燃气泄漏时,管道就会自动关闭。”负责管廊建设的中铁建昆仑地铁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庆介绍,管廊的各个舱室都可进行智能检测。

  为了让城市地下管网的运行更智慧,一套“1+1+N”的管廊智慧管理系统正应用于实践。来到位于四川天府新区的雅州路综合管廊,入口旁的分控中心就是管廊的“大脑”,承担着对管廊进行运行状态监控、设备联动控制、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等任务。

  “‘1’指的是市级总控中心,另一个‘1’是灾害备份中心,‘N’就是像雅州路分控中心这样的控制中心。”宋峰说,雅州路分控中心管辖6公里综合管廊,控制管廊内的照明、监控和通风等。

  走进分控中心,大屏幕上,管廊各个点位的实时影像清晰呈现。“管廊内每公里安装了500多个监测设备,一旦发现有氧气、温度等环境参数超标,就会立即报警,并在大屏幕上显示事故位置,提醒工作人员处理。”天投集团综合管廊运维项目负责人谭博文介绍。

  除此以外,智能检测手段也被引入综合管廊的管理。缓慢前行的智能巡检机器人仔细捕捉前方影像,分控中心的电脑上,管廊内的监控画面和热成像画面实时呈现。智能巡检机器人每天对管廊内的病害情况进行自动采集、自动分析、自动报警,如今,已替代人工完成日常巡检项目的70%以上,将巡检效率提升了4倍。

  “智能巡检机器人集惯性导航、视觉导航、图像识别和自动充电等技术于一体。”谭博文介绍,当发生事故时,工作人员可以手动遥控机器人到现场勘查,降低了人员巡检的安全隐患,提高了设备巡检的准确度。

  同时,巡检和维修人员也在维护综合管廊的正常运行。在管廊内部,巡检人员每天要步行10余公里查看管廊状态。在管廊外部,还有巡检人员对管廊和周边施工进行监督。“当巡检人员发现问题时,会反馈给分控中心,管廊的维修人员就会及时前往处理。”宋峰介绍。

   环境美化  便民利民

  喝完茶,慢走几步,来到三倒拐街52号院落。在这里,市民悠闲地散步聊天。

  说起52号院落之前的情况,负责雨污分流改造的中国五冶集团市政公司项目负责人郭亚杰用了16个字:“旱季溢流,雨季冒溢,气味难闻,出行不便”。

  52号院落建设于1985年,老院落的雨污管道混接混排,一到下雨天,经常出现冒溢的现象。“因为混接混排,管道的淤堵情况十分严重。”郭亚杰说,由于年久失修,管道的破损和井盖丢失问题同样严重。

  辖区老旧小区多,城市雨污管网老化影响居民生活。2020年开始,锦江区陆续完成春熙路等11个街道雨污管道运行情况的调研工作。“我们查出落水立管、雨污混接点位超1.2万处,统计出需雨污分流改造、进行管道淤堵及病害整治的管道共计31.7公里。”锦江区市政设施养护中心党支部书记郭海介绍,根据调研结果,锦江区制定了住宅类小区雨污分流治理工作方案,于2021年5月启动治理工作,对住宅类排水管网进行更换修复。

  更换老旧管道,开展管道清淤,建设雨污分流两个地下管网系统。改造完成,管道新了,井盖补了,院落环境也更美了。

  在书院街街道福字街社区福顺里院落,变化也同样发生。“以前,我们院落排水管网经常堵塞,电力和通信线路也挂在围墙上。”在这里居住了27年的居民李阿姨回忆。

  2022年6月,院落被纳入改造项目,开始雨污排水管网整治,电力和通信线路同时迁改入地。经过整治,社区面貌大为改变,还新铺设了透水硬化路面。

  “现在,雨水通过管道可以直接排放到河道,生活污水则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水质达标后再‘放行’。”福字街社区党委委员王健说,通过管网改造,院落的异味少了,管网也更加安全可靠。

 

  相关新媒体内容欢迎在人民网、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观看。

  本期统筹:杨烁壁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1日 04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