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行大道(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15)

发布时间:2024-11-05 07:58:34 来源: sp20241105

  人类社会走向世界历史,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伴随着人类社会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几乎所有国家和民族都被卷入世界发展体系中,世界历史的趋势和特征越来越明显,但全球范围内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凸显。过去具有全球性特点的现代化模式,都试图用一种统一的样板去改造别人,看似是为其他国家好,实质是“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是狭隘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事实证明最终是行不通的。中国式现代化秉持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以新的文明形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回答人类前途命运之问的中国方案,是引领世界大局大势的光明坦途。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这突出反映了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高度统一,集中体现了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宽广格局和高远追求。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

  外交作为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必须同国家的整体实力、对外战略和安全需求等相匹配,最大限度为国家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弱国无外交”,卑躬屈膝、丧权辱国的旧中国外交,深深刺痛了无数国人的心。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扫旧中国外交的屈辱,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定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尊严,在国际上树立起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大国必须有大外交,一个国家要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强国,其外交理论和实践必须跟上强起来的步伐。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变得空前紧密,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外交事业的分量和地位愈加凸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悉世界大势,准确把握时代潮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主动谋划,努力进取,不断推动外交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大道泛兮,其可左右。”新时代十年来,中国外交如鲲鹏展翅,在国际风云激荡中翱翔,尽显大国特色、大国风范、大国气度,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奏响中国最强音。

  “正义旗”越举越高。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类前途终归光明。但天下并不太平,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抬头,给世界和平与发展蒙上了阴影。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引领国际秩序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朋友圈”越来越大。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出访40多次,足迹遍及五大洲70多个国家,在国内接待1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新冠疫情发生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开展“云外交”,同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通话达180多次,以视频方式出席重大外事活动80多场。精彩纷呈、气势恢宏的元首外交,为我国外交布局全面拓展提供了战略引领,推动形成更为全面、更为坚实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截至2023年8月,我国已经同182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国际上铁杆朋友越来越多。

  “大国范”越来越足。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发展合作,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帮助,累计向近1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4000多亿元人民币援助。在全球抗疫进程中,中国第一时间开展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同1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向34个国家派出38支医疗专家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这些实实在在的善行义举,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带去了福祉,彰显了中国负责任、讲道义、有担当的大国形象。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这一时代发展潮流,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深入推进,这一重大理念日益转化为实际行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同,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将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这是我国晋代思想家傅玄的一句名言,精辟阐释了公心公道的作用。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一年多来,乌克兰危机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中国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始终站在和平和正义一边,主张彻底摒弃冷战思维,呼吁各方坚持政治解决的大方向,通过对话协商寻求乌克兰问题的全面解决。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同世界各国一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美好世界。

  【特别关注】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7.5万列

  中欧班列是指中国开往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快速货物班列,共有东中西3条运行线路。2011年3月19日首趟中欧班列成功开行,截至2023年7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7.5万列。中欧班列以其运距短、速度快、安全性高的特点,以及安全快捷、绿色环保、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的优势,成为国际物流中陆路运输的重要方式。

  【特别关注】

  进博会成为世界经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是我国举办的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旨在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进博会从2018年开始,目前已举办5届。进博会的影响不断扩大,促进了世界各国经贸交流合作,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推动了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2000多年前,老子就在《道德经》里对大国有这样的描述:“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说的是大国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天下河流才能交汇于此。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以“四海一家”的宽广胸怀,广交天下朋友,推动与各方关系全面发展,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努力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开放才能发展,合作方能共赢。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9853.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5.2%,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1.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6.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直接投资金额同比增长17.2%。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推动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为全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当今世界,受国际力量消长变化的影响,全球治理赤字现象突出。发达国家一方面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意愿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向发展中国家让渡更多权力,造成了全球治理的供需失衡。破解全球治理赤字,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解决共同的问题呼唤共同的价值。这种共同价值一定是站在全人类的高度,超越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差异,具有最大包容性和认可度的价值公约数。正如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都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作了深刻阐述。这一重大理念,蕴含着中华文明四海咸辉、协和万邦的和合智慧,体现着不同文明价值追求的共通点,给动荡变革的世界画出最大同心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价值根基。

  【特别关注】

  “中法文化之春”搭起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法文化之春”创立于2006年,旨在推动中法两国艺术机构和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对话,增进两国民众的友谊和对彼此文化的了解。经过17年的发展,“中法文化之春”已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2023年的“中法文化之春”,超过65个文化项目在中国20多个城市开展,涵盖音乐、戏剧、电影以及沉浸式数字创作等领域的200多场交流活动。

  全人类共同价值内容丰富、系统全面,是一个有机统一的价值体系,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犹如空气和阳光;发展是各国的第一要务,是增进人类福祉的重要前提;公平、正义是国际秩序的基石,事关国际关系的道义基础;民主是人类不懈追求的政治理想,其本意是要求实行多数人的统治;自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强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这3个“共同”,集中体现了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企盼,也昭示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正确方向。

  我们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是要搞价值观输出,与某些国家鼓吹的所谓“普世价值”有着根本区别。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体现了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普世价值”仅代表部分西方国家的利益,依靠强行输出。世界上不存在高人一等的“自由民主”,不存在唯我独尊的“普世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和行为准绳的,其理论基础是共识性的、不是独断的,实践基础是包容性的、不是排他性的,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的最大公约数,从根本上符合世界人民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人类更加美好未来的前进方向。从现实看,某些国家打着“普世价值”的幌子,肆无忌惮推行干涉主义,热衷颠覆别国政权,培植地区代理人,在别的国家和地区制造混乱,导演了一系列“颜色革命”,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导致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政治动荡、经济凋敝、社会混乱、民生困苦。这充分说明,所谓的“普世价值”只是某些国家的一厢情愿,给其他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并不是什么“福音”,而是无穷无尽的深重灾难。只有建立在广泛共识、共同利益基础上的价值观,才能真正被全世界人民所接受和认同。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以充分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为前提的,主张在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找到共同点,在多元文明交流互鉴、共生共存的过程中发现共通性。中国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最大限度汇聚人类文明进步的精神力量,为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崇高事业燃起更加炽热的奋进之火。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英国文学家狄更斯曾这样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世界。当今时代,我们也前所未有地身处一个矛盾集中的世界之中,既面临巨大的挑战,又充满无限的希望。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也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一道,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深度阅读】

  1.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3月16日。

  2.习近平:《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在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5月20日。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1日 06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