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丝路精神 促进民心相通

发布时间:2024-11-16 19:45:49 来源: sp20241116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8月28日至29日,由人民日报社、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76个国家191家媒体的200多位负责人和编辑记者、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等与会。

  习近平主席对“一带一路”媒体合作高度重视。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为各国媒体对话交流、务实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希望各国媒体用好这个平台,为推动国家关系发展、沟通民心民意、深化理解互信方面积极有为,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从2014年至今,“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已成功举办8届,共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媒体、智库和国际组织代表参会,本届论坛发布了《“一带一路”媒体合作成都倡议》,进一步凝聚起发扬丝路精神、推动媒体合作、讲好丝路故事、促进民心相通的广泛共识,取得了丰硕成果。

  论坛上,与会嘉宾聚焦“深化媒体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主题,围绕“一带一路”区域合作、丝路文化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凝聚更广泛的合作共识,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讲好丝路故事,当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记录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由人民日报社发起的“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是由中国主流媒体举办的规模最大、参与国家和国际组织最多、参会外国媒体最多、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全球媒体盛会。讲好丝路故事,弘扬丝路精神,助力丝路建设,这是与会嘉宾的共同心声。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实现自身更好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各国媒体坚守正确义利观、寻求最大公约数,用笔和镜头向世界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搭建了各国人民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共同绘就了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在致辞中说,四川是中国西部人口大省、经济大省、资源大省、农业大省,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近年来,四川乘着共建“一带一路”东风,开启了全方位交流合作的新阶段。“开放通道”越走越宽,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3万列;“合作圈子”越扩越大,已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联系;“美誉名片”越擦越亮,四川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11年来,共建国家媒体传承和发扬丝路精神,积极做共建‘一带一路’的记录者、参与者、推动者,推出了一大批鲜活生动的报道,制作了一系列创意新颖的新媒体产品,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共建国家媒体探索建立宽领域、多形式、常态化的合作机制,推进媒体交流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涵盖110个国家274家媒体和机构的‘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重要媒体合作平台。”人民日报社社长庹震在致辞中说,面向未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主流媒体要进一步完善交流合作机制,通过开展联合采访、人员互访、信息互换、节目共制、技术协作、人才培训等方式,丰富合作内容,拓展合作渠道,创新传播方式,提升传播效果,当好桥梁纽带,共筑民心丝路,共绘美好画卷。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于绍良在主持开幕式时说,11年来,中国与各方携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成为开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这为新形势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更高质量的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共建“一带一路”,媒体在信息传播、增进互信、凝聚共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理事长单位,人民日报持续深化媒体合作,为携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中外嘉宾的精彩发言,充分展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未来合作的广阔前景,让我们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媒体的作用有了更多的认识、思考和共识。让我们凝聚共识、汲取智慧,携手同行,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在主持开幕式主旨发言环节时说。

  巴基斯坦战斗媒体集团总裁萨尔曼德·阿里表示,媒体机构在推动媒体行业和全球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媒体合作“可以丰富全球媒体格局,让世界各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故事能够得到讲述、倾听和理解”。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汇集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与会嘉宾表示,11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走出一条和平、繁荣、开放、绿色、创新、文明之路,通过开展数千个务实合作项目,收获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

  “感谢媒体长期以来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关注和报道。中国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和优势,将长期坚定支持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有持续充足的资源投入‘一带一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一定会继续得到各参与方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国将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以更明确的积极行动来回应大家的关切,助力共建国家实现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发展。”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孙海燕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所有参与方和合作伙伴实现共赢。期待广大媒体携手前行,共同把“一带一路”事业推向前进。

  截至今年8月,已有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一带一路”大家庭;“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成功建设运营了中欧班列、中老铁路、雅万高铁、比雷埃夫斯港、瓜达尔港等一批标志性工程;中国与共建国家间货物贸易额从2013年的1.6万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2.8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42.1万个;打造了鲁班工坊、“光明行”、菌草等系列“小而美”亮点品牌,显著增强了共建国家人民获得感、幸福感。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各方携手努力下,倡议落地生根、开出繁花、结下硕果,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开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铺就了造福世界的‘发展带’和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春临认为,共建“一带一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为携手实现现代化注入了新活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了重大实践平台。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媒体肩负着沟通信息、增进理解、推动合作的责任使命,要增强协同性,合力谱写丝路华彩新乐章;强化创新性,生动呈现共建“一带一路”美好画卷;突出品牌性,精心谋划设计叫得响、过得硬的国际传播精品。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乘上了发展的快车。中国石化始终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努力为建设和平、繁荣、开放、绿色、创新、文明之路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向全球开放前沿科研设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同促进技术进步。”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申彦锋说,中核集团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践行者,与全球合作伙伴携手打造核能与核技术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中国是我们的主要合作伙伴,我们可以从中国学到很多。近年来,在中国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能源、道路基础设施和其他领域实施了一些重大项目,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吉尔吉斯斯坦《自由之山报》总编辑纳拉雷·阿桑巴耶夫说。

  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更好将“一带一路”精彩故事传播到全世界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与会嘉宾认为,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传承和发扬丝路精神,讲好促进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故事,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各国主流媒体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媒体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的重要力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民众沟通联系、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新平台,也为广大媒体讲好丝路故事丰富了载体、拓展了空间。引领人类社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应当紧紧围绕中国与共建国家之间的政策理念共鸣点、合作共赢交汇点、文明交融互鉴点,积极宣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丝路精神等重要理念主张,解读丰富内涵,阐发实践路径,在网络空间汇聚起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的广泛共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牛一兵说。

  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碧涌介绍,近年来,中国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依托各层次双多边国际科技合作机制,扎实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各项内容落地,在共建“一带一路”“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方面发挥的支撑作用不断凸显,“创新丝绸之路”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比如,在科技人文交流方面,通过“国际杰青计划”“ANSO奖学金计划”“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等,支持逾万名共建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和交流,培训技术人员1.6万余人次。举办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创新中国行”“科普交流周”“青少年创客营”等活动,支持建立“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全方位多渠道促进各国科技界民心相通。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甄占民表示,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充分发挥自身理论与学术优势、同国外智库联系广交流多的优势,与中央主流媒体、国内外智库机构共同策划实施了一系列交流对话项目,在深化共建“一带一路”重要理念和主张研究阐释、增进深层次理解沟通、放大主流和理性声音等方面展示了独特的作用。实践表明,在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加强智库、媒体的合作与互动是题中应有之义,能够产生1+1>2的效果,实现传播广度与思想深度的有机结合,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人心。

  阿联酋通讯社总编辑贾马尔·苏韦迪尔认为,媒体能够增强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组织各国间的节庆、展览、体育等活动,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联系。

  在西班牙《阿贝赛报》社长哈维尔·乌尔基苏看来,媒体可以成为促进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窗口,通过传播文化活动,能够加深对于各自文化的了解,加固彼此的友谊纽带。

  本届论坛发布的《“一带一路”媒体合作成都倡议》提出,在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金色十年,各国媒体将共同传承和发扬丝路精神、厚植丝路情谊,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助力世界各国共同实现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媒体担当、贡献媒体力量。

  (本报记者张明瑟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31日 04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