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返乡逐梦 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4-11-15 03:30:09 来源: sp20241115

新春时节,乡村嬗变,人们又将开始新一轮的春耕劳作。新的一年里,无数劳动者将投身一线,为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力量,来自河南的“新农人”李新军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种植种类比较多样,正在培育的有果木、油料作物、中草药。”在河南省长垣市满村镇陈墙村,李新军一边走,一边展示着自己和当地农科院合作打造的百亩试验田。

李新军出身农村,但由于从小在外上学,他对农业并没有太多了解。然而,在参与工程项目时,身边的人对食品健康的担忧让李新军对生态农业产生了兴趣。他希望能通过种植高品质农作物,为大家提供更健康安全的食品。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6年8月,河南省农科院在长垣成立了全省首个县级分院,专门从事农作物种植资源、农产品加工新产品新技术等方向的研究。2017年,李新军抓住机遇,与农科院接触并深入学习生态农业。一年后,他与农科院达成共识,正式在陈墙村合作建设种植试验基地。

“在农科院的费用支持和指导下,我负责土地的管理,并进行施肥等农事活动,共同推进合作项目进度。”李新军介绍,依托农科院的支持,他将村里的百亩种植基地分为果树区、大棚蔬菜区、养殖区、种子培育区等多个区域,农科院的专业人员会定期到田里检测土质,根据土质合理规划不同区域种植的作物,并亲自指导果树的修剪、管理和施肥工作。在养殖区,动物产生的粪便和油料作物榨油后的剩余部分都被统一还田,既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又提高了土地的肥力,进而实现生态循环。

春节期间,李新军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王晨光摄

起初,李新军会将种植所得的农作物直接放到市场上售卖。后来,他逐渐意识到向下游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性。“做好农产品的深加工,作物可以实现30%到40%的增值。”李新军表示,相比于直接售卖作物,出售加工后的农产品能带来更高收益。目前,他正在考虑对种好的小麦进行深加工,如将其制成麦片或石磨面粉。新年期间,他已经小规模进行了尝试,并成功售出几千斤绿色健康的面粉。

依托这片试验基地,李新军不仅推动了村里生态农业的发展,还积极鼓励周围村民也参与到生产过程中,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村里人都非常支持李新军的生态农业项目。大家不仅可以通过这个项目获得出租土地的报酬,还能通过参与劳动来赚取工资,获得双份收入。”陈墙村村支书李青义说。

起初,组成百亩试验基地的土地分散在村里的农户手中。李新军以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租赁,最终凑足100亩地,为基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在种植过程中,李新军主要选择雇佣村里的中老年人。由于农忙季节的不同,雇佣的人数也会有所变化。据李新军介绍,在农忙时期,用工人数能达到十几人。

“村里全力支持李新军的事业,除了协调用工之外,还在用电上提供便利,免费提供化肥、农药等物资。”李青义说。

如今,李新军从事生态农业领域已有6年。他表示,最初两年由于缺乏农业知识走了弯路。然而,在农科院的技术指导下,近年来陈墙村生态农业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情况越来越好。

种植基地里的小麦。王晨光摄

“从事生态农业不容易,实践比理论构想难。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难以改变原有习惯,即使他们逐渐适应了农科院提出的方法,并种出了好作物,农产品的销售仍是一大难题。”李新军说。

“由于试验田里禁止使用化学制剂,我们使用的都是绿色环保的生物制剂,并增加人力投入,精心照顾农作物。”李新军表示,农作物品质得到了提升,因为投入成本高,所以产品价格高,许多人短时间内难以接受,农作物的销售仍面临挑战。

新的一年,李新军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增建草莓大棚,并流转更多土地,提高农作物产量。

“同时,我会继续做好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让更多的村民分享到生态农业发展的成果。”李新军表示。(陈蓦然、陈静仪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崔元苑、章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