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18:50:41 来源: sp20241116
3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投资、财政、金融有关数据及政策情况。有关部门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展望全年,各项政策组合效应进一步放大,不但会巩固和增强当期宏观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也会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技术进步、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积极作用,有利于中国经济保持中长期增长态势。
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介绍,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1.2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的整体投资增长8.9%,实现平稳开局。
刘苏社提到了近期投资的4个亮点:
制造业投资增速加快。1—2月,制造业投资增长9.4%,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2.9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5.2个百分点。
新动能投资增长势头良好。1—2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7.8%。
民间投资在整体投资中的比重回升。1—2月,民间投资占整体投资的比重为52.6%,比去年全年提高2.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0.4%,扭转了去年前5个月以来的负增长状况;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1.6%、7.9%。
基础设施投资发挥了有效支撑作用。1—2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3%,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
刘苏社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工具,加快审核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等,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促进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多方面拓展有效投资的空间;推动全年投资保持平稳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更好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回升、长期向好。
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从财政的收和支2个方面介绍了1—2月财政运行情况。
一是财政收入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开局平稳。今年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6万亿元,同比下降2.3%,按照可比口径实际增长2.5%左右。
廖岷解释,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受到2项特殊因素扰动。一方面,基数被抬高,比如2022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部分缓税在2023年前几个月得以入库,抬高了2023年的收入基数。另一方面是去年年中出台的减税政策对今年的减收影响。比如2023年8月开始实施了减半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会使今年前8个月执行的低税率对应去年同期相对较高的税率。扣除上述特殊因素的影响以后,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可比的口径下增幅2.5%左右。
二是财政支出靠前发力,进度加快。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7%,完成了全年预算的15.3%,支出进度是近5年同期最快的,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等领域支出增长较快,重点项目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廖岷表示,财政部将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组合运用赤字、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工具,同时强化与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同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介绍,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总量上,保持货币信贷和融资合理增长、节奏平稳。在灵活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公开市场操作的同时,开年又降准0.5个百分点,一次性释放长期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注重引导金融机构加强贷款均衡投放,为经济提供稳定、可持续的金融支持。
在结构上,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注重提升效能。人民银行继续实施好支持碳减排再贷款,去年12月新增的5000亿元抵押补充贷款(PSL)额度已全部发放,还将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在价格上,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2月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0.25个百分点,为LPR改革以来最大降幅,有效带动贷款利率的持续下降。
宣昌能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力度盘活存量金融资源,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平衡好短期和长期、稳增长和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