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21:08:04 来源: sp20241109
中新网 济南3月26日电(孙婷婷 周艺伟)土壤精密传感器、自动化喷灌设备、智慧农业管理平台……连日来,在齐鲁大地广袤的田野中,各种代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手段,不断加入田间劳作,成为农业生产的“动力引擎”。
走进德州市平原县桃园街道鲁望农场里,每隔几十米就能看到一个传感设备,上面是太阳能电池板,下面带有无线发射装置。这些装备利用5G、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对农作物生长状况、环境条件及病虫害情况实时监测,采集的数据同步至智慧农业平台,实现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这些智慧系统就像给麦田装上‘千里眼’‘顺风耳’。”年仅29岁的种植经理陈慧芳“轻描淡写”地向记者介绍眼前的这些“高科技”。当前是春管的关键时期,陈慧芳操作着4台植保无人机,对3000亩地块中苗情较弱的麦田进行飞防作业。
“通过卫星遥感观测,我们在电脑端就能实时掌握农场2万多亩地的情况,直接观测到哪块地长势比较差,有针对性进行补救。”陈慧芳说,不仅如此,卫星遥感平台还会整合往年的种植数据、气象数据等,对新一年的农事管理给出详细合理的指导建议,科学精准地进行田间管理。
对于农业大省山东来说,该省探索在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推动农业大数据运用,打造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高端要素资源。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金丰公社数字农服信息中心。临沭县宣传部供图在临沂市临沭县青云镇卢官庄村麦田里,几台植保无人机正在进行喷药作业。“我们将土地托管给金丰公社,全村1500亩的小麦春管,通过植保机1天就能完成。”村支部书记卢洪本说。
据悉,临沭县金丰公社将传统农业与数字农业进行创新与转化,建立数据大平台,农机手可以实时收集并回传农田面积、经纬等数据,并能同时监测土壤墒情,收集的数据通过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分析处理,为托管的农田制定个性化管护方案,为精准用药、用水提供科学依据。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创造了许多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模式,新质生产力不断赋能农业生产发展。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业研发投入依然是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山东应进一步加强生物育种、精准农业管理等领域的研发投入。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培育和吸引更多农业技术人才,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换,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动力。
此外,李佳认为,山东应继续加强农业生产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收集、整理与分析农业生产与销售的市场信息,为农户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有助于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山东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樊祥成看来,培育职业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应成为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切入点之一。“小农户农业生产质效提升是很关键的一环。”樊祥成表示,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需要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作为媒介,在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的过程中,导入到小农户的生产中。
樊祥成说,山东还应鼓励规模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为职业化的农民,激励其投资应用农业技术创新成果,有意识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的制度创新,以此来培育形成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