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警舰艇首次进入北冰洋海域,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2024-11-18 13:07:16 来源: sp20241118

  昨天(17日),由中国海警梅山舰、秀山舰组成的舰艇编队,圆满完成中俄海警2024年联演联巡活动,顺利返航舟山。

  17日上午,海警梅山舰、秀山舰依次停靠码头,中国海警局直属第二局在码头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迎接编队凯旋。此次活动,中国海警编队于9月13日从舟山起航,途经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楚科奇海进入北冰洋,10月17日返航舟山,历时35天,航行1200余小时,总航程17000余海里。其间中俄海警共同举行了舰艇开放日、甲板招待会、文体交流等系列活动,在俄罗斯彼得大帝湾附近海域开展了舰艇联合搜索、拦截登检涉嫌犯罪船只、救助落水人员及失火船只等课目演习,检验了双方共同应对海上安全风险能力。

  中国海警梅山舰舰长 冯明明:我们积极拓展维权执法使命任务内涵,不断锤炼编队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充分展现中国海警自信、开放、专业的良好形象。

  9月21日,中国海警转入联合巡航阶段,双方舰艇默契配合、高效协同,首次组成编队进入北太平洋公海联合巡航,依法对作业船只开展巡查监管,积极维护北太平洋公海渔业生产秩序。其间,双方还共同完成了联合搜救、联合损管救生、联合搜索违法船只等课目演练。

  中国海警舰艇编队指挥员 何峰:此次任务对于巩固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化两国海警互信与合作、维护北太平洋海域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中国海警将务实开展双多边海上执法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海洋治理,有效履行国际义务,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中国海警派遣主力舰首次进入北冰洋海域

  那么此次历时35天,航行1200余小时,总航程17000余海里,中俄海警联演联巡活动,中国海警为什么派出梅山舰和秀山舰?中国海警舰艇首次进入北冰洋海域,又意味着什么?

  记者了解到,此次海警选择派出梅山舰和秀山舰,均隶属中国海警局直属第二局,这两艘舰为3000吨级,可以在除极区、冰区外9级海况下航行,能抵抗12级风。两艘舰在补给充足的情况下,可连续航行一个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专家 杨霄:梅山舰和秀山舰这种3000吨级的舰,既是中国(海警)的主力舰,也是通常的国际海警通用规模的舰艇,这个规模的舰,它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比较优异,而且更适合于在现场进行海上执法以及长期的海上存在,所以能够适应多种战术用途,所以它也成为我们海警进行海洋维权的中远距离的巡航的首选舰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俄海警联合巡航是历史首次,同样也是中国海警舰艇编队首次进入北冰洋海域,这不仅有效拓展了海警远洋航行范围,也全面检验了海警舰艇在陌生海域遂行任务能力。

  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研究员 陈相秒:这一次跟俄罗斯在北冰洋,包括绕着北极航道进行联合巡逻,我觉得首先一个是海域上的突破,这个海域的海况还是比较特殊的,中国作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那么实际上俄罗斯作为沿岸国两国之间的联合巡逻,对于北极航道这个未来极具潜力的航道的治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些尝试。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彰显大国海警责任担当

  近年来,中国积极履行联合国大会有关决议和《北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公约》有关规定,那么中国海警维护北太平洋海域安全与稳定具有哪些意义?我们接着来了解。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专家 杨霄:海上的执法合作本身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一种建设性的行为。中俄(海警)的这种海上执法的合作,其实是为其他国家做了一种示范,就是要友好地、建设性地开展海上执法合作,以及通过海上执法合作,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建设性的贡献。

  记者梳理中国海警公开报道显示,2024年,中国海警局致力于加强海上执法规范化建设,修订印发了指导目录(《海警机构海上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2024年版)》),制定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海警机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同时,与柬埔寨、韩国、秘鲁等国家举行了11次工作级会谈与高级别会晤,2次国际演练,加强了双边海上执法合作。在保护渔业资源方面,中国海警局联合其他部门部署并实施了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动,并成功完成了北太平洋公海渔业执法巡航任务。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专家 杨霄:这些年来,特别是我们采取的像伏季休渔,海上交通的维护以及海上泄漏事故的管控,包括破坏海洋环境,倾倒废物废水等等这些的治理,我们依法合规维护我们的海上权益,更重要的是带领着我们周边的国家以及其他的全球的伙伴,我们一起来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共同开发海洋的资源能源,形成海洋命运共同体。 【编辑:刘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