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10:14:34 来源: sp20241116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2024年5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出明确要求。
作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兴业银行始终将“国之大者”化为“行之要务”,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将做好“五篇大文章”、擦亮“三张名片”、布局“五大新赛道”与打造“数字兴业”有机结合、融合推进,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以实际行动奋力书写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兴业答卷”。
做强科技金融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加油助力
特种酶,被誉为生物医药产业的上游“芯片”。“前期做研发,几乎零收入,按照传统信贷要求很难贷到款,公司有收入后,申请贷款也多次碰壁。”武汉瀚海新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海新酶”)创始人杨广宇表示。该公司主要从事体外诊断(IVD)核心原料酶及辅酶的研发、生产。
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东湖高新科技支行发现,瀚海新酶的融资需求,与该行推出的“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极为匹配。“技术流”从发明专利、科研团队、技术优势等15个维度考察企业,对企业科技创新实力进行“精准画像”,让“技术流”变“资金流”。多次前往企业调研后,兴业银行采用股债联动的方式,为瀚海新酶研发及生产基地建设“输血供氧”。“兴业银行一次性提供长达3年的融资服务,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及时雨’。”杨广宇说。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兴业银行依托“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在服务科技创新、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上跑出“加速度”。到2023年末,兴业银行通过“技术流”审批金额超2万亿元,投放各类融资超过6000亿元。
立足全生命周期服务,兴业银行不断迭代升级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针对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提供“线上+线下”“商行+投行”“金融+非金融”接力式、全方位、多元化服务方案。截至2023年末,该行科技金融客户达15.96万户,较年初增长30.61%;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达8270亿元,较年初增长27.84%,其中“专精特新”企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贷款余额均位居股份制银行前列。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构建完善的科技金融生态圈,厚植金融沃土。兴业银行一方面持续深化与各级政府科技部门协作,构建多方协同机制,利用科技金融风险补偿、专项贴息及政银风险共担等政策,积极联合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开展贷款合作,进一步扩大中小微科创企业融资服务覆盖面;另一方面,积极联动股权投资机构、证券交易所等,与近百家创投机构建立战略合作生态联盟,助力专精特新等优质科创企业走向资本市场。
在体制机制上,兴业银行在总行层面成立“一把手”挂帅的科技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并围绕国家产业布局和区域科创资源禀赋,确定了19家科技金融重点分行,进一步壮大科技支行,实施科创专属审查审批派驻机制,构建前、中、后台协同服务体系,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保障。
深耕绿色金融 为建设美丽中国增色添彩
产业园区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打造绿色“零碳”产业园区,原来星罗棋布的“零碳”单元,正逐渐构筑形成绿色发展的“零碳经济”新画卷。
“在兴业银行绿色融资支持下,我们光伏电站建设有序推进,实现并网发电,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9800吨。”福州财茂城园区负责人表示,兴业银行全程跟进,提供专业的绿色金融服务方案,积极支持园区分期开展节能改造绿色转型,推动园区成为福建省福州市区首个“零碳产业园区”。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作为绿色金融领先者,兴业银行围绕服务“双碳”目标,做好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统筹支持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和绿色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持续贡献兴业力量。截至2023年末,该行为客户提供绿色融资余额1.8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14%,其中,清洁能源产业绿色贷款余额1742.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超30%。
在北方工业重镇吉林省长春市,当地一家钢铁企业陆续增建了热回收余热发电、烟气脱硫、除尘等一系列绿色升级改造项目,资金压力逐渐增大。为助力企业回收余热发电项目建设,兴业银行及时为企业定制绿色金融综合融资方案,提供2.2亿元绿色贷款,项目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减排100万吨工业二氧化碳,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截至2023年末,兴业银行累计为石化、钢铁等高碳行业低碳转型提供融资1321亿元。
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需要持续健全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近年来,兴业银行围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化绿色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了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绿色基金、绿色理财等全方位、多元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2023年末,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余额合计99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89%。
在碳金融领域,兴业银行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持续完善碳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兴业碳金融研究院专业融智服务,上线自主研发的“双碳”管理平台,发布了基于企业碳账户的碳金融服务专案。截至2023年末,兴业银行“降碳”领域绿色融资余额达1.06万亿元;已为1700多家企业客户创建“碳账户”,个人碳账户开户16万户。
随着我国绿色发展进入新阶段,兴业银行将ESG作为落实“双碳”目标、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践行ESG理念,推动将ESG纳入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构建ESG与气候风险管理体系,将领先优势转化为差异化服务能力,帮助客户构建ESG管理体系、强化信息披露、提升ESG绩效,促进银企同向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截至2023年,兴业银行已连续5年获明晟(MSCI)ESG最高评级。
发力普惠金融 让金融活水润泽千企万户
“以前是企业找政策、找产品,现在是金融特派员送政策、送产品到企业,传递的是温度,拉近的是距离。”一位参加完兴业银行银企对接会的企业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兴业银行迅速部署、深入开展“普惠金融推进月”活动,依托金融特派员,将普惠金融服务“宣讲走下去”“政策送上门”,致力于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该行已选聘金融特派员超900人。
去年8月,兴业银行借鉴科技特派员制度,出台了《兴业银行金融特派员工作制度》,并在福建省实践推广“金融特派员+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通过金融特派员联合科技特派员了解乡村、服务乡村,助力农业,帮扶农户,打造政银企联合业务模式,引金融活水直达乡村。
农批农贸市场一头连着老百姓的“菜篮子”,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钱袋子”。兴业银行发挥金融科技优势,针对农批农贸市场信息化水平低、运营管理模式落后等难点,打造“非金融系统+金融服务”行业解决方案,于2022年9月推出“兴业普惠·智慧农批系统”,目前已对接320个农批市场,农批业务全场景融资余额超180亿元。
数字时代,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在快速迭代的同时,也为金融服务的“普”与“惠”开辟了新路径。兴业银行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围绕“产品线上化”和“场景数字化”两条主线,连接多元场景,构建数字普惠服务新模式。截至目前,该行线上融资余额近9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兴业银行秉持“开放共享、连接一切”理念,建设运营“兴业普惠”开放式服务平台,强化科技引领、数据赋能,以融资服务为核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非金融”的全方位综合服务。截至目前,兴业普惠平台注册用户数达2.49万户,累计解决融资需求金额3015亿元。
“过去要抵押房子、土地经营权证来获得贷款,有了兴业银行的‘活体抵押贷’,奶牛也能用来抵押贷款了。”福建省建瓯市富雅饲草饲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该业务的落地正是依托于兴业银行打造的“生物资产数字化监管平台”。该平台通过“物联网+区块链+AI技术”实现对不同生物品种、养殖场景的活体存栏情况智能盘点,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并以此创设生物资产抵押融资产品,破解了养殖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目前,该行已在山东、吉林、山西、福建、湖北等地办理活体抵押贷款超11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不仅在“能贷”“会贷”上做文章,兴业银行还在“敢贷”“愿贷”上下功夫,专门设置普惠金融考核指标,强化专职审查审批队伍建设,落实尽职免责机制,给予普惠贷款专门定价补贴,持续激发内生动力,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截至2023年末,该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过50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95%,当年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3.87%。
完善养老金融 深耕银发经济领域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目前兴业银行上海分行辖内59家综合型支行及19家社区支行与周边7个街道、71个居委共建“敬老社区”78个,在上海16个市辖区实现全覆盖;拥有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认证的“敬老服务示范网点”24家。
一组组数据串起的不仅是兴业银行金融服务的温度,更是养老金融服务的触手可及。兴业银行在2012年就推出了养老金融综合服务方案“安愉人生”,经十余年深耕,着力构建涵盖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等在内的养老金融综合化服务体系,构建“安愉人生”养老金融生态圈。目前服务老年客户已超2400万户。
个人养老金作为养老保险的“第三支柱”,是养老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首批获得个人养老金业务开办资格的商业银行之一,兴业银行推动个人养老金业务实现从“账户”到“产品”,再到“规划”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陪伴”服务,目前服务个人养老金客户数超430万人,实现个人养老金储蓄、基金、理财、保险全覆盖,个人养老金账户数量、产品数量位居行业前列。
养老服务金融方面,兴业银行搭建了以“养老保障、薪酬规划、增值权益、活动平台”为支撑的“安愉人生”一站式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精心设计老年客户增值服务,积极创建适老化环境,打造老年友好型银行,用心搭建老年客户活动平台。
在成都,兴业银行成都分行牵手成都市老年大学,联合共建成都市老年大学青羊校区,共建“安愉学堂”,深入社区打造“家门口的老年大学”,解决老年大学一席难求的问题,开创了全国范围内“金融+教育”的办学模式。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与养老服务产业相关的银发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兴业银行围绕养老重点产业,制定了养老产业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有效整合集团资源,综合运用信贷、债券、产业基金、并购贷款、REITS等投融资工具,助力养老产业转型升级。
以金融为纽带,兴业银行还积极培育养老金融生态,强化与政府、医养机构、产业企业、金融同业等合作,满足老年群体多方面养老需求。同时,连续九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敬老月”活动,13家分支机构在第二、第三届“全国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中获得全国“敬老文明号”荣誉称号。
探索数字金融 打造数字化转型“兴业样本”
走进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兴业银行展馆,以“数据要素和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科技创新成果多种多样。借助兴业银行卫星遥感应用系统,建立“种植流”模型,不仅可以测算茶园种植面积、估算产量,还能监测长势风险、识别茶叶病虫害,为茶叶收成保驾护航,而且通过精准画像,为茶农提供便捷融资支持。
卫星遥感引入的“新数据”,已经在兴业银行农业、林业、新能源项目建设等场景中得到应用,直面传统涉农融资过程中遇到的缺少抵质押物、资产价值难评估等问题,探索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数字兴业”模式。2023年,在Gartner主办的“2023年金融服务创新奖”评选中,兴业银行“卫星遥感应用赋能金融服务”项目获亚太区第二名。
这是创新涌动的数字兴业图景,也是兴业银行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积厚成势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兴业银行紧跟数字福建、数字中国建设步伐,秉承“科技兴行”基本方略,推动全行转理念、促改革、增投入、强人才、夯底座、建平台、搭场景、扩生态,积极“构建连接一切的能力,打造最佳生态赋能银行”,答好高质量发展的“算”“数”题,探索数字金融服务新生态。2023年兴业银行科技投入83.98亿元,较2021年初增长72.73%;科技人才队伍发展至7828人,较2021年初增长235.82%,占全行员工数量比重的13.91%。
在组织架构上,该行从“一委一部一司”发展到现在的“一委四部一院二司(数字化转型委员会、科技管理部、数据管理部、数字运营部、安全保卫部、金融科技研究院、兴业数金公司、兴业普惠科技公司)”。
在运营体系上,加快从“网点兴业”向“数字兴业”转变,目前已初步构建起涵盖“1(手机银行)+5(兴业普惠、兴业管家、兴业生活、钱大掌柜、银银平台)+N(各类场景生态)”的“数字兴业”体系。同时,积极推进场景生态建设,持续融入各类生态场景,深化数字兴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开放银行API接口接近2000个,覆盖机构近9000家;升级数字人民币产品体系,累计开立兴业钱包近700万个,签约服务2.5层中小银行超120家。
将金融服务融入更多生产生活场景的同时,兴业银行也在不断夯实数字化底座:坚持“企业级、标准化”方法论,推动业务架构和企业架构重塑,推进流程、数据、模型、开发、运营“五个标准化”工作,完成“五大企架工程”主体建设;顺应“东数西算”战略,实施上海、福州、贵州三地算力规划,算力供应逐步扩大,基础设施“云化”转型加快;抢占数据先机,初步建成2.1万项企业级数据字典标准,上线大模型产品ChatCIB,切实以科技力量推动转型、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责编:董童、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