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1 09:11:23 来源: sp20241101
核心阅读
日前印发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各地积极支持林业产业发展,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有效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政策支持,发展林业特色产业
走进四川省苍溪县陵江镇的志维油橄榄果家庭种植农场,一幅现代化产业园图景展现在眼前。这里水、电、路、网全覆盖,长势良好的油橄榄郁郁葱葱。
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坡。陵江镇庙垭社区的胡志为返乡创业,流转林地栽植了5万余株良种油橄榄。“在林权抵押贷款、政府补助资金等支持下,园区累计投入了1100余万元,今年还建起了橄榄油加工生产线。”胡志为告诉记者。
以前,当地油橄榄散种散收,种植成本高,产业难以形成规模,现代林业园区建设解决了这些问题。“园区采用统筹统管统建、技术入股等多种经营模式,带动周边林农种植油橄榄,常年吸纳周边近50名林农务工,人均年增收2万元左右。”胡志为说。
“接下来,镇里将建设3000亩高标准油橄榄示范园区,带动更多林农种植,让荒山增绿、林农增收。”陵江镇副镇长赵刚说。
集体林区要实现绿富双赢,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势在必行。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樟山镇尧塘村油茶基地里,种植户刘华峰正忙着采收油茶果。“扩大基地规模后,管理更加科学,油茶果质量更好,去年纯收入近20万元,今年应该还能多点。”刘华峰说。
吉州区种植油茶历史悠久。集体林改后,区里把油茶产业作为主导特色产业,大力推广“林权抵押+森林保险”模式,解决林农“缺资金、怕亏钱”的后顾之忧。
“连续3年,江西每年出台扶持林业产业发展的文件,省财政加大资金投入,新造油茶林补贴由每亩500元提高到1000元,出台油茶产业金融服务方案,将油茶保险纳入省级特色农业保险范围,启动实施了油茶资源扩面提质、油茶产业转型升级、山茶油市场开拓等行动,全力支持油茶全产业链发展。”江西省林业局副局长刘宾介绍,政策合力推动,全省油茶、毛竹、林下经济等林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辐射带动从业人员超过800万人。
“科学合理利用集体林资源,发展林业特色产业,能有效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国家林草局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司司长王俊中介绍,为促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明确要求,支持集体林业大县发展林业产业,提升一批现代产业园区,扶持一批专精特新林业企业,支持林业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等集体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政策支持,改善发展条件,推动林业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带动林区经济增长、林农增收致富。
创新业态,延伸链条,让林农不砍树也能致富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脚下,星罗棋布的乡村民宿犹如一颗颗镶嵌在翠林间的珍珠。
“每到春季,竹叶下新长出褐松茸,游客可喜欢采了。”德清县莫干山镇紫岭村种植户潘洪财告诉记者,褐松茸是近年菌类市场的新秀,市场价格在每公斤20元左右。
“十几年前我们村开始林改,当时竹子卖不上价,林业部门免费送给我们褐松茸菌种,我就在自家毛竹林地里试种了1亩。”潘洪财回忆,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褐松茸当年就取得了不错的收益。现在,潘洪财的褐松茸种植面积扩大到50亩,他还做起了直播带货,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德清县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分区域、分时段、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通过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不断优化林下种养模式,全县林下经济面积超过10万亩,综合产值超过10亿元。
在此基础上,德清县延伸产业链条,融合新业态,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潘洪财捕捉到商机,在村里开了“梅皋坞山居”民宿。“很多游客来我们这里,为的是农村生活体验,我就组织他们上山采蘑菇、挖笋、挖野菜,每年3到5月是褐松茸采摘季,民宿一房难求。”潘洪财说。
德清县大力推动生态旅游发展,培育中高端民宿上千家,不断壮大休闲采摘、生态旅游、创客基地等新业态发展,丰富林业生产经营方式,带动林农户均年增收6万元左右。
林农不砍树也能致富。《方案》明确提出,适度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绿色富民产业;鼓励各地举办森林生态产品推介活动,提供市场营销服务;建立森林生态产品标志管理和产品追溯体系,创建区域林业特色品牌。“在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的前提下,这些政策措施将有力推动集体林区绿色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改善、经济增长、林农致富。”王俊中说。
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社会得绿、林农得利
“好生态就是真金白银。”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村民孙桂英说,“保护好山上的树,每年都能有一笔收入。”
三明市创新推出林票、碳票制度。像孙桂英一样,许多农民尝到林改甜头。
林票是国有林业企业与村集体或林农合作共有的林权份额化、价值化凭证,可进行交易、质押、兑现。“将林地流转给国有林场换成林票后,乡亲们每年有3%的兜底收益。”常口村原党支部书记张林顺说。
林业碳票是林地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有了它,林子的固碳功能可以作为资产进行交易。“好空气也可以卖钱!去年9月,我们收到了村集体首次碳票交易14万元的分红。”张林顺说。
“林农通过林票制度,可获得稳定收入;林业碳票通过交易可以抵消企业碳排放额度,今年8月,三明林业碳票卖到了上海,在全国实现了首次跨省交易。”三明市林业局副局长潘子凡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制发林票6.3亿元,惠及林农7.8万人,通过碳票带动碳汇交易近3000万元。下一步,三明市将加强与央企国企合作,扩大林票制发规模,修订完善林票管理办法,确保林票价值长期稳定。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徐济德说:“林木蓄积量每增长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集体林中的中幼林多,蓄积量增长空间大,可以发挥更大的碳汇潜力。”
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有力调动了广大林农参与国土绿化的积极性。
“在屋后种了几棵树,过去长大成材卖了才能有钱赚,没想到现在每年都有钱赚。”江西省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村民甘柏永说,日前在村里举行的“乡村林碳”项目碳汇收益资金发放仪式上,按照固碳量每吨50元的价格,181户村民一共收到了12820元碳汇收益。
今年2月,乡村林木碳汇项目在长水村落地。乡亲们积极参与,全村种植了5万株树,美化了村庄环境,20年内还能产生碳汇交易收入。
武宁县探索建立多元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每年生态补偿资金6200多万元,全县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长水村村干部况宏刚说:“现在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提高到了每亩21元,村民户均一年有近4000元的生态补偿收入。”
“山区林区的发展,要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林业碳汇碳票制度,促进林业碳汇价值变现,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让林农保护修复生态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实现社会得绿、林农得利。”王俊中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7日 18 版)
(责编:卫嘉、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