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胞饮粥忆乡情 盼舌尖尝“福”来年有福

发布时间:2024-11-14 22:21:04 来源: sp20241114

   中新社 北京1月18日电(刘洋)岁暮寒冬,热粥一碗,冰冻皆消。腊八节一到,家家户户开启了“忙年”序章。多位身处海外的侨胞18日与 中新社 记者连线,讲述记忆中的温情时刻。

  俄罗斯侨胞巴特尔一早便和家人准备做“娃勒拉里”的食材。巴特尔是达斡尔族人,老家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后到俄罗斯做旅游和国际贸易。在他的印象里,腊八节是家人围聚一起把酒言欢的日子。

  “娃勒拉里”是达斡尔族人的腊八粥。达斡尔族人将牛乳、酸奶和黄米搅在一起,慢火熬制半小时以上直至粥体黏稠,再拌奶汁或奶油食用。

  “‘娃勒拉里’酸酸甜甜,寓意甜蜜幸福,是腊八节餐桌上不可替代的食物。”巴特尔说,酒足饭饱后大家唱起民族歌谣,祈祷来年平安顺利。

  说起腊八粥,罗马尼亚侨胞杨耀忠印象最深的是儿时与父母到寺庙排队喝粥的场景。浙江海宁盐官小普陀寺的师傅们清晨便开始布粥,并向前来的人们施以祝福。

  “去庙里喝粥已经成为我们的习俗,去晚了可就喝不到了。天未亮的时候,我就被父母喊起来去排队等寺庙开门。”杨耀忠记得,庙里的八宝粥是用大米、大枣、银耳、赤豆、山药、百合、花生和桂圆熬成的。“讨”一碗腊八粥就添足了信心、好运和福气。幼时不懂为何要如此“麻烦”,但离乡多年后,他也怀念起众人热闹“添福”的情景。

  杨耀忠说,在罗马尼亚红龙批发市场,一些做餐饮业的浙籍侨商也会煮腊八粥分发给侨胞,用一碗粥串联起乡情和乡忆。在罗侨胞重视传统节日,煮粥分粥也寓意着生意人们来年共同富裕。

  “胡萝卜,蜜蜜甜,想着想着要过年,可是老憨又没钱。”这是王兴华年幼时在腊八节常哼的歌谣。王兴华今年50岁了,自1997年离家前往土耳其打拼后,几乎再未回老家与家人同过腊八节。

  “我的老家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地处偏远。儿时家里穷,每逢腊八节,妈妈就在白粥里多放几种豆子。最幸福的就是喝粥时可以往碗里加一勺白糖。”王兴华说,在这一天,家里的妈妈和姐姐做豆腐、杀年猪、做腊肉、装香肠、打扫房屋,为新的一年做准备。

  王兴华回忆道,过节最有盼头的就是妈妈或姐姐给他做的新布鞋和鞋垫。穿上新鞋,寓意来年走得又顺又远。现在母亲已经过世,姐姐们也不再做手工鞋了,但那一双双布鞋和加了糖的粥将他与家乡亲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往事虽已远去,但记忆仍很温暖。愿大家舌尖尝‘福’,来年幸福。”王兴华说。(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