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与“上海公报”:奠定中美关系重要基石

发布时间:2024-11-14 17:46:41 来源: sp20241114

   中新社 上海12月1日电 题:基辛格与“上海公报”:奠定中美关系重要基石

   中新社 记者 许婧

  美国当地时间11月29日,被坊间誉为“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去世,享年100岁。自称“人生一半时间都在为美中关系工作”的基辛格,被中国学者形容为推动中美建交的使者;是提到奠定中美关系重要基石的“上海公报”时绕不开的名字。

  1972年2月,中国与美国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这标志着中美两国政府在20多年的对抗后,关系开始恢复正常化,为1979年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

  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上海开放包容的特点,使它成为早期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上海市友协一级巡视员景莹说,在中美关系破冰的“乒乓外交”中,上海是比赛地之一,其中也有上海籍球员的身影,他们中的一些球员和当初交流的美国球员成了好朋友,至今都保持联系。“上海公报”的诞生,更进一步将上海这座城市和中美关系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在基辛格生前最后一次公开演讲中,他回忆了“上海公报”签订。他说,“‘上海公报’在上海签订时我在场,我参与了‘上海公报’的起草工作。因此,我们美国人必须避免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即我们正在放弃我们所承诺的一个中国政策的印象。”

  今年7月,度过百岁生日的基辛格最后一次到访中国,亦提到“上海公报”,称美中关系对于美中两国和世界的和平繁荣至关重要。当前形势下,应该遵守“上海公报”确定的原则,要理解一个中国原则对于中国的极端重要性,推动美中关系朝着积极方向发展。他愿继续为增进美中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作出努力。

  “大家讲到中美关系、讲到台湾问题,就会想到‘上海公报’的重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每次到锦江小礼堂开会都会想到这一点。”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邵育群表示,“上海公报”是中美双方共同在上海锦江小礼堂发表的,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作用特别重要,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也到了上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这座城市见证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在景莹看来,人民友好是国与国关系的重要基础,人文交流有助于改善两国民众对彼此的观感。上海也一直在深耕中美人文交流这项“民心工程”。“我相信在许多美国人的心中,上海都会有特殊的位置。”

  多年前,还是“比较年轻研究人员”的邵育群曾与基辛格有过近距离接触。彼时,基辛格受邀来上海参加座谈会,并与年轻学者和研究生共进了午餐,邵育群恰巧坐在基辛格旁边。在邵育群的印象里,基辛格“思维非常敏捷,反应很快,身体健康,很有亲和力,也很有事业心”。

  邵育群表示,基辛格认为美国和中国谁也离不开谁,始终主张美中应该保持友好合作的观点,其实在当下美国国内政治环境中是特别需要的,也特别重要。“基辛格一直是从战略角度出发,希望美中之间能和平共处。”

  基辛格近年关注人工智能的影响。今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基辛格在开幕式上就中美关系、人工智能治理等分享了观点。基辛格说他在100岁的时候来访问中国,是希望美中两国共同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世界秩序。他还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必须得到有效的管控。这可以从美中两国开始合作,但也必须让世界上其他国家参与。

  邵育群认为,当代学者应该借鉴基辛格的战略思维。“他是一个很有活力的战略家,始终保持着敏锐度。比如他晚年关注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新领域,说明他始终站在国际关系的最前沿来思考问题,尝试在他能力范围内给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观点。”(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