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0 06:41:47 来源: sp20241110
注重法治先行 坚持依法治理
厦门绘就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画卷
□ 本报记者 张维
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这里是福建省厦门市。
被市民们称为厦门市“一面镜子”的筼筜湖,就是这一景色的杰出“代言者”——水清岸绿,白鹭飞翔,风景如画。谁能想到,曾几何时,这里湖水发臭、污泥淤积、禽鸟避飞。
今日的厦门已绘就了一幅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画卷,28项国家级、国际级生态领域荣誉加身,包括“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副省级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
厦门市副市长张志红说,厦门久久为功,不断践行、丰富、拓展筼筜湖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促进人海和谐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
不以生态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增长
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是典型的海湾型城市。
筼筜湖的污染问题,正是曾经摆在厦门面前的一道发展课题:是不是要以生态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发展与保护之间如何平衡?
20世纪80年代初期,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拉开序幕,厦门城区在筼筜湖南北两岸快速发展,工业区和居住区成片开发,筼筜湖承受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37平方公里汇水区内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长年累月直排入湖。筼筜湖区垃圾成堆、杂草丛生、污水四溢、水体发臭、生态恶化,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筼筜湖甚至鱼虾绝迹。
厦门以实际行动做出了选择:不能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来进行经济建设。按照源头控制、中间减排、末端治理的科学治理思路,1988年以来,厦门市先后颁布《筼筜湖管理办法》《厦门市筼筜湖区管理办法》《厦门经济特区筼筜湖区保护办法》等多部法规;在环湖周边先后关停、搬迁重点污染企业;推进环湖30余条排洪沟清淤等工程举措;建设6.5公里的“西水东调”海水运输管,搞活上游水体;沿湖兴建公园绿地等。
据了解,从1984年至今,厦门市已先后开展五期筼筜湖综合整治,如今湖区生态修复效果显著,并取得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样本。
良好生态环境成最普惠民生福祉
36年来,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从筼筜湖综合治理出发,再到“海域、流域、全域”生态保护修复,逐步形成了良好局面。
多个“领先”“第一”以及老百姓触手可及的生态福利,就是对这一良好局面的最佳注解。
厦门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国控和省控断面、小流域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生态文明指数位居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第一。
在全国率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垃圾分类工作连续21个季度名列全国第一。
建成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和农业碳汇交易服务平台,成立全国首个蓝碳基金,落地全国首宗海洋渔业碳汇交易。
海湾型城市生态本底持续夯实,全市入海排放口水质达标率达到93.3%。厦门东南部海域、鼓浪屿、筼筜湖分别获评国家美丽海湾、和美海岛、美丽河湖。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发展成效显著增强,海洋产业生产总值自2016年始核算起,连年保持10%以上增长(除2020年疫情影响外)。
生活在厦门的老百姓是幸福的——这里,基本实现“四季常青、四季有花、推窗望绿、移步易景”;每万人拥有城市建成区绿道长度1.66公里,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滨海湿地公园、环湾步栈道、海洋文化广场等是休闲娱乐好去处;邮轮游、海钓游、亲海游等休闲旅游产品丰富多样;全长43公里的环岛路临海见海,被誉为世界最美马拉松赛道;全长52.6公里的环东浪漫线依托海岸天然优势打造出黄金沙滩、彩虹跑道、滨海浴场等,成为网红打卡地;群众身心更加健康,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重点城市前列,良好的生态环境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1.2岁(全国平均77.9岁)。
厦门海洋治理成效受到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高度赞誉,期待厦门为应对全球海洋环境挑战提供“厦门样本”。
依法治理是厦门实践重要经验
“36年来,‘厦门实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生动诠释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副司长卢丽华如是评价。
据卢丽华介绍,自然资源部经过深入调研、调取资料、专家会商等,认真总结提炼“厦门实践”经验启示。初步形成七条经验:一是坚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二是坚持战略谋划、规划引领。三是坚持高位推进、依法治理。四是坚持陆海统筹、综合治理。五是坚持尊重自然、科学治理。六是坚持因地制宜、一湾一策。七是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值得注意的是,坚持依法治理,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也正是厦门自己提炼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之一,且被列为首位。
“厦门始终注重法治先行,在全国最早推出地方生态立法,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纳入法治轨道。”张志红说。
一个典型的例证,就是1994年厦门获得经济特区立法权后,制定的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就是《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这部法规迄今已3次修订完善,在环保行政管理体制、保障公众环境权益等方面创新立法,有效发挥了法治保障作用。
厦门还加强了综合执法。建立海洋综合执法体制,2003年起组建全国首支行政编制的海洋综合执法队伍,组织各涉海部门开展海上联合执法。近年来大力实施“海陆空”一体化联动管控,全方位推动“天上看、海上查、网上管”,创新开展24小时“屯兵”海上、长臂钩机执法等措施,有力打击非法捕捞、非法围填海、盗采海砂、非法倾废等行为,累计查处各类海洋与渔业违法案件4379起,彻底改变海上无序、无度、无偿的乱象。
据张志红介绍,厦门探索出的“立法先行、集中协调、科技支撑、综合执法、公众参与”海岸带综合管理“厦门模式”在国际上得到推广。
本报厦门1月22日电
(法治日报)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