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积极行动

发布时间:2024-11-01 22:37:06 来源: sp20241101

  “南极冰川这位‘沉睡的巨人’正在醒来,世界也必须认识到这一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以下简称“COP28”)举行前夕,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目睹了气候变化对南极大陆的影响,发出这样的警告。

  2023年,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候变化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影响,寻求共同的应对之道越来越迫切。

  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声音

  当地时间11月30日至12月13日,COP28在阿联酋迪拜举行,这是有史以来参会规模最大的一次气候变化大会。

  经过两周多的谈判,COP28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减缓、适应等多项议题达成“阿联酋共识”。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强有力的积极信号,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开启了全球气候进程的新篇章。

  COP28举行期间,中国角围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绿色低碳发展等内容举办100余场边会活动,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冰川融化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反映,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加速消融,是全球面临的危机。中国政府已经采取行动,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冰川记忆:见证气候危机”主题边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说。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田成川介绍,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将启动为期3年的“冰川记忆:全球探访”活动,联合有关机构,组织探访全球代表性冰川,通过科学探索、影像传播等方式,推动全社会关注冰川,积极探索解决方案。

  企业是实现“双碳”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力量。

  COP28举行期间,在“中外知名企业家可持续发展对话会”上,蒙牛集团执行总裁李鹏程表示:“面对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如何有效减少碳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乳业必须回答的课题。”

  在COP28期间发布的《2023企业气候行动案例集》中,蒙牛集团“乳业全产业链能源变革-绿能应用项目”入选,这一项目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推进绿能供应微网建设,提升乳制品全生命周期绿能用量,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展示了中国企业的绿色行动力。

  在“讲述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故事暨全球低碳城市和城市群气候治理”主题边会上,英文宣传片展播、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故事分享、城市和城市群气候治理专家对话精彩纷呈,多角度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总经理总编辑助理,《环境保护》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郭媛媛告诉记者,中国环境出版集团通过书刊出版、数字化传播、生态文化活动等方式,真实、立体、全面展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与成效,向世界讲述美丽中国故事。

  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详细介绍了2022年以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进展,反映了重点领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碳市场建设、政策和支撑保障以及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进展。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表示,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采取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完善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5%。

  在COP28举行期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联合发布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务实行动》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国在顶层设计、地方试点、行业脱碳及全民参与共十个方面的务实行动,对外展示中国落实“双碳”承诺的进展,汇聚最佳减碳实践。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记者:“我们在梳理和盘点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比如,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800万辆,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大地上,60%以上的动力电池都是由中国生产供应的。中国在落实‘双碳’承诺中所采取的举措,为全球碳减排作出了积极贡献。”

  两山夹峙,嘉陵江畔,华能重庆两江燃机发电公司二期项目现场,钢筋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工作。“项目将使用燃气机组燃烧天然气发电,低碳环保、启停灵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工程项目进展顺利,离不开金融保障。2022年9月,重庆两江新区气候投融资国家试点启动,华能重庆两江燃机发电公司二期项目纳入国家气候投融资项目库,获得中国银行3亿元低息贷款,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保障资金需求。作为重庆首笔气候投融资贷款兑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28.5亿元,年发电量约58.3亿千瓦时,可节约标煤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万吨。

  2022年8月,23个地方入选中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夏应显介绍,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取得积极成效,试点地方将试点任务纳入地方发展战略规划,在工作机制、标准体系、产融对接、创新示范等关键环节发力,通过加强降碳减污协同创新,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步推进。

  截至今年6月底,试点地方储备近2000个气候友好型项目,涉及资金近2万亿元;获得金融支持项目108个,授信总额545.63亿元,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仅推动本国的绿色低碳发展,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近年来,中国通过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等方式,为非洲国家、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等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务实支持,帮助应对气候变化。

  夏应显介绍,截至2023年9月,中国已与40个发展中国家签署48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累计合作建设4个低碳示范区,开展75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举办52期能力建设培训班,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2300余名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

  位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卡洛特地区的卡洛特水电站,是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2015年以来,一批批来自中国的建设者把中国技术和绿色理念融入项目,历时7年多,将卡洛特水电站从构想打造成了杰赫勒姆河上的“绿色明珠”,不仅为当地数百万人提供清洁电能,也进一步提高了巴基斯坦清洁能源占比、优化能源结构,助力当地绿色发展。

  在COP28期间,能链智电在位于迪拜商会中国创新中心的专题展厅开幕,多款创新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在现场展示,包括自主研发的充电机器人、大功率超级充电桩、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等,吸引众多外国客户前来参观洽谈。

  不久前,能链与迪拜商会中国创新中心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这将加强双方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产业的人才和技术交流,帮助阿联酋可再生能源和绿色产业发展。

  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中国始终是积极的倡导者和务实的实践者,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注入中国动力。

  在COP28中国角举办的第十一届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论坛上,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迪马·哈提卜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对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尤为重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发展中国家加强气候变化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机会,做出了表率,起到了示范作用。

  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长本坎·沃拉吉说,中国在利用绿色低碳能源方面已成为全球引领者,同时也是南南合作的积极实践者和支持者。老中合作建设的万象赛色塔低碳示范区是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样本,在减少能源消耗、碳排放、化石燃料使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刘发为)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