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窑火的时代魅力(现场评论·文化地标看传承发展⑨)

发布时间:2024-11-01 09:07:53 来源: sp20241101

  从泥土中脱胎,在窑火中淬炼,浓缩着中华文明古与今的景德镇,曾见证万里瓷路的辉煌,也架起新时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开窑了!”随着把桩师傅的一声嘹亮呼喊,火窑窑门慢慢打开,一件件精美的瓷器映入眼帘。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窑变异彩纷呈,引人连连称赞。

  不久前,记者走进江西省景德镇市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凤仙花点缀着斑驳的石墙,由窑砖铺就的小径依稀残留着窑火的痕迹。一间间窑屋、一件件瓷器,带人穿越历史的烟尘,回望当年景德镇“沿河建窑,因窑成市”的繁华。

  为了历史空间和瓷业肌理不被破坏,景德镇专门制定城市规划,对这片区域进行全面修复,留住了原有风貌和传统格局。如今,这里有108条历经千年的老城里弄。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00余年的明清窑作群落和70余年的陶瓷工业遗产,更展现出新的活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习近平总书记在景德镇市考察调研时指出:“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对景德镇来说,过去的做法值得精心总结,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更加明确。

  实现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就要把准文脉,挖掘历史文化街区的精神内核。陶阳里的魂,是陶瓷。让千年窑火永燃不熄,就要让传统技艺赓续不断。在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能看到陶土在手工艺人手上腾挪挤捏、渐渐成型,窑炉中上釉的陶器在高温煅烧下,演绎出千变万化的色彩;也能欣赏到非遗传承人神乎其技的雕刻与画工,了解制作陶瓷的72道工序。复原手工制瓷的老技艺,并将之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让这片文化空间更具生命力、厚重感。

  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传承在技更在人。一位从业40年的老师傅谈及制陶技艺时感慨:“都在心里。”从建设非遗项目数据库,到实施艺徒制度、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近年来,景德镇不遗余力强化手工制瓷技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已有2万多名年轻人忙碌在制瓷一线,支撑起庞大的陶瓷产业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刘子力说得坚定:“代代传承,就是最好的保护。”不仅要一辈子做好这件事,还要一代一代接力干、发扬光大,这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传承。

  越传承、保护,越能留存底蕴;越创新、包容,越能释放魅力。近年来,景德镇的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世界各地的学生、艺术家、创客慕名而来,多元文化汇聚创意星火、碰撞出艺术火花,又激发出更富现代气息的产业创新。用古老窑砖砌成现代化的博物馆,把陈旧的窑工老宅打造成文化氛围浓厚的民宿,以现代技术赋能手工技艺并生成文创产品……从泥土中脱胎,在窑火中淬炼,浓缩着中华文明古与今的景德镇,曾见证万里瓷路的辉煌,也架起新时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熊熊的窑火,见证匠心传承;文化的融合,幻化窑变般的惊喜。千年瓷都景德镇犹如一棵古树,在厚重的泥土里抽出新枝。从历史中挖掘价值、在传承中孕育生机,当古老的陶瓷文化不断被“活化”,文化自信的窑火必能越燃越旺。

  (作者为本报江西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06日 05 版)

(责编:袁勃、曲源)